揭開冰河時期的謎團:對花粉數據的研究揭示早期人類遷徙的細節
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周圍的花粉數據,揭示了4.5萬-5萬年前早期人類橫跨歐亞大陸遷徙的細節。這些證據表明氣溫升高支持了森林的擴大,促進了人類向西伯利亞的遷徙,這與先前的一些考古觀點相矛盾。
冰河時期人類遷徙之謎一直是人類學家爭論的話題: 歐亞大陸智人的流動是何時以及如何發生的?是寒流還是暖流促使早期人類從非洲遷移到歐洲和亞洲?
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透過考察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周圍的更新世植被群落,並與該地區最早的智人考古證據進行對比,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人員利用這項重要證據敘述了距今45,000-5萬年前的故事,揭示了最早的人類是如何穿越歐亞大陸的。
新的花粉數據表明,氣溫變暖支持森林向西伯利亞擴展,並促進了早期人類向那裡的遷移,同時,歐亞大陸的更多地區和西部地區也在發生變化。
堪薩斯大學人類學教授泰德-戈貝爾(Ted Goebel)說:「這項研究解決了關於早期智人在大約4 萬到5 萬年前遷徙到歐洲和亞洲時所面臨的環境條件的長期爭論。它利用花粉記錄揭示了這段時期驚人的溫暖,為貝加爾湖的環境條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見解。”
外貝加爾地區奇科伊河谷。資料來源:特德-戈貝爾
事實上,花粉數據表明,人類的遷徙發生在更新世晚期氣溫最高的時期,這段時期的濕度也較高。古代花粉記錄顯示,針葉林和草原是該地區的特徵,能夠支持人類的覓食和狩獵。戈貝爾說,環境數據與考古證據相結合,講述了一個新的故事。
“這與歐洲最近的一些考古觀點相矛盾。”這裡的關鍵因素是準確的年代測定,不僅是與這些人的考古學相關的人類化石和動物骨骼,還有環境記錄,包括花粉。我們所展示的是這段時期貝加爾湖環境變化的強大年表,並輔以該地區智人存在的考古記錄。
戈貝爾的合作者包括第一作者、日本高知林業和林產品研究所的Koji Shichi、日本八王子市東京都立大學的Masami Izuho和日本金澤大學的Kenji Kashiwaya。
顯示早期智人從非洲跨越歐亞大陸的理論遷徙路線的地圖。資料來源:Ted Goebel
雖然花粉分析是在日本進行的,但戈貝爾和伊豆保將花粉數據與早期人類遷徙的考古記錄中的重要證據聯繫起來。戈貝爾說,考古記錄中成熟智人的出現與文化和行為的變化相對應。這時期的早期現代人在細長的刀刃上製作石器,用骨、鹿角和象牙製作工具,包括一些最早的刻有縫紉孔眼的骨針,以及早期的骨和鹿角矛尖。
戈貝爾說:”我們中的一些人認為,正如化石記錄所證明的那樣,在解剖學發生變化的同時,行為和認知也發生了轉變。這些早期人類變得更具創造力、創新力和適應力。這時,我們開始觀察到考古記錄中的重大變化,例如洞穴壁畫。我們還發現了移動藝術,例如被稱為維納斯雕像的早期雕刻。在中歐,甚至有一件象牙雕刻可以追溯到這個早期時期,雕刻的是一個獅頭人。這不僅僅是複製自然,而是創造性的表達,發明新事物,探索新地方”。
據這位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在該地區發現至少了一具可以追溯到那個時代的人類骨骼。
戈貝爾說:”有一具人類化石來自西伯利亞,但不是貝加爾湖,而是在更西邊一個叫烏斯季-伊希姆的地方。從形態上看,它是人類,但更重要的是,它保存得特別好。它已被直接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定,並產生了古DNA,證實它是現代智人的代表,有別於尼安德特人或丹尼索瓦人,或其他前現代古人類。”
該地區最早的人類居民很可能生活在大家庭或小部落中,歐亞大陸的其他地區似乎也是如此。但由於許多考古證據已經退化,因此很難確定。
他說:「在西伯利亞的烏斯季-伊希姆,我們有證據表明完全現代的人類與我們一直在討論的遺址共存。然而,Ust’-Ishim 是一個孤立的發現,是地質學家從河岸侵蝕中發現的。我們缺乏有關其考古背景的信息,不知道它是聚落的一部分,還是只是被沖到下游的一具孤零零的骨頭。因此,將這一單個個體與貝加爾湖地區的考古遺址聯繫起來並不牢固–它們是否代表同一人群?我們認為是的,但肯定需要更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