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胚胎發育或將成為現實?美國FDA評估人造子宮技術
2023年9月19-2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兒科諮詢委員會召開為期兩天的獨立顧問會議,討論如何更好地評估人造子宮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產母嬰的生活品質以及病人的選擇權是倫理討論的中心議題。
與會成員表示,根據目前的動物數據,這項技術還沒有做好人類實驗的準備。“可能需要在更多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以確保該技術的安全性並填補空白。”
2023年9月19-2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兒科諮詢委員會召開為期兩天的獨立顧問會議,討論如何更好地評估人造子宮技術(Artificial Womb Technology,AW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委員會由FDA官員、醫生、醫藥界人士以及患者代表組成。會議議題包括目前該技術動物資料的局限性,和進行人體試驗的倫理困難等。本次討論尚未揭露未來人體試驗的方案。
目前,人造子宮技術旨在拯救極度早產嬰兒的生命。極度早產嬰兒即出生不足28週的嬰兒,存活率很低。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2022年的一項有10877名嬰兒參與的研究,孕28週早產兒出院存活率為94%,孕23週早產兒有大約一半能存活,而孕22週時僅有10%能存活。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早產率在2020年至2021年間上升了4%。中國將早產兒定義為胎齡在37足週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約佔新生兒數的7%。早產已成為新生兒死亡首因。
人造子宮能夠模擬子宮環境,讓早產嬰兒在其中持續發育,進而度過危險期。全球有幾個研究小組正在開發人造子宮,由Alan Flake博士領導的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研究小組開發的「生物袋」系統(BioBag)是目前離人體實驗最近的一個。
9月14日,《自然》(Nature)雜誌題為《人造子宮的人體試驗可能很快就會啟動》的文章裡提及CHOP的案例。CHOP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批准他們第一個人體臨床試驗,這也是FDA這次召開獨立顧問會議的原因。
「生物袋」是一個裝滿無菌液體的袋子,可以包裹住胎兒,並透過管道提供氧氣和營養。2017年,該系統使一隻羔羊存活了四周。之後,研究小組在豬身上測試了他們的設備,並將研究轉化為一家融資充足的新創公司,名為Vitara Biomedical,已融資超過一億美元。
CHOP研發的人造子宮「生物袋」使一隻早產羔羊存活了四周。圖片來源:《自然》
動物實驗數據的限制
近日,Alan Flake博士承認「沒有完美的動物模型」。FDA獸醫醫務官員Annabelle Crusan表示,胎羊是進行新生兒研究最常用的動物,因為它們的體重和器官與人類胎兒大小相當。但羊和人類在成長速度上有所不同。靈長類胎兒的生長速度與人類胎兒最相似,但胎兒很小,因此很難插入靜脈管與機器相連。
豬是另一種選擇,它們的大小與人類胎兒相似,但它們的血液流動方式不同。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的一個團隊在Mike Seed博士的帶領下,使用豬進行研究,但尚未成功使豬胎兒存活超過一天。Alan Flake博士說他的團隊已經嘗試了豬模型,但拒絕詳細說明實驗數據。
「我們應該如何在生長和營養方面複製人類子宮內環境?」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Christine Gleason問道,「我認為需要在動物研究中更多地了解我們可能忽略的東西。」與會成員也表示,根據目前的動物數據,這項技術還沒有做好人類實驗的準備。
「可能需要在更多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以確保該技術的安全性並填補空白。」Annabelle Crusan評論道。
先前已有專家表示,該設備在人類身上的測試將會非常困難。首先,研究人員需要提前預測極度早產,並在一個非常短暫的窗口期從孕婦那裡獲得知情同意。其次,人造子宮對於嬰兒的長期發育有何影響尚不清楚。
「這不像我們透過對心臟病或癡呆症進行研究來延長老年人的生命那樣,」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精準醫療公司Astarte Medical的首席醫務官Bill Hay說道,「這是一個孩子生命的開始,所有人都希望這是漫長而健康的生命。”
體外胚胎發育的倫理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兒科學和生物醫學倫理學教授Mark Mercurio在FDA的會議上,提出在進行臨床試驗之前需要回答的各種倫理問題。他指出,早產存活數據在各國之間,甚至在美國不同的學術中心之間都有差異。研究人員將不得不決定考慮使用哪些生存數據以找出哪些胎兒風險最高,從而決定該技術是否適用。
「找出目標族群至關重要,這不能只是基於懷孕週數。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胎兒的生存。」Mark Mercurio說,「未來我們可能會被家長問到,能否為我的孩子使用這項技術?我們需要準備一個在倫理上可辯護的答案。”
Mark Mercurio教授呼籲舉行全國會議,專家們可以討論人造子宮中所有固有的倫理問題——包括如何稱呼放置在這項技術內的患者,因為他們既不完全是胎兒(Fetus),也不完全是嬰兒(Baby)。
據了解,在美國的脈絡中,胎兒的定義是生育倫理討論中的重要一環。以經常捲入美國兩黨政治的墮胎話題為例,反墮胎倡議者主張胎兒在受精時就是人,透過墮胎殺死無辜的人是不道德的。支持選擇權的墮胎權辯護者則強調孕婦的身體自主權。即使一個胎兒在受精的那一刻就是一個人,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她決定她的身體內、身體上可以發生什麼的權利——意味著將胎兒從她的身體中移除是道德可接受的。
為了在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和胎兒的道德地位之間取得平衡,許多國家的墮胎立法使用胎兒的「生存能力」(胎兒有能力在子宮外存活,包括在醫療設備的幫助下)作為衡量墮胎道德可接受性的一種標準。在許多允許墮胎的地方的法律下,當胎兒變得能夠獨立存活時,胎兒的生命權將超越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例如,英國的墮胎法僅在胎兒發育24週之前允許墮胎,這是目前一個胎兒可以在醫療設備的幫助下存活的最早發育階段。若人造子宮出現,這項標準或將會發生變化,將會引發更多倫理和法律的爭論。
在上述FDA的會議中,早產母嬰的生活品質以及病人的選擇權是倫理討論的中心議題。委員會成員一致認為,最終目標不僅應該是生存,還應該是孩子最終的生活品質。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兒科教授Charleta Guillory指出,在黑人患者中早產嬰兒的比率很高,並呼籲在健康差異面前重視長期照護。委員會成員也建議研究人員監測幾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生長失敗、感染、母嬰死亡率。
Charleta Guillory也指出讓中立的第三方參與從患者那裡獲得同意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評估系統,讓患者能夠透過其參與決策。」患者-家庭代表Gianna McMillan談到她必須為孩子的惡性腦瘤選擇實驗性和標準治療時的經驗。她表示,提供容易理解的資訊、多次詢問的機會、第三方的接觸和持續的情感支持都將至關重要。
「我不希望大家覺得,因為早產問題複雜,父母處於困境,他們就不能做出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Gianna McMillan說。
參考文獻:
1.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Announcement,https://www.fda.gov/advisory-committees/advisory-committee-calendar/pediatric-advisory-committee-meeting-announcement-09192023
2. Artificial wombs, after years in development, reach FDA review for human trials,https://www.statnews.com/2023/09/19/fda-studies-artificial-womb-technology/
3. Artificial womb sustains premature baby lambs for weeks,https://www.statnews.com/2017/04/25/mechanical-womb-premature-infant/
4. Artificial Wombs Will Change Abortion Rights Forever,https://www.wired.com/story/ectogenesis-reproductive-health-abo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