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蟲電擊實驗提供了遺傳如何驅動我們自身情緒的線索
給1毫米長的蛔蟲施加電擊聽起來一言難盡,但名古屋市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卻利用這種特殊的刺激發現了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一些奇特行為,這些行為可以進一步加深我們對人類情緒機制的了解,進而治療疾病。
秀麗隱桿線蟲一直是人類醫學和治療(如研究抗衰老機制)的主要研究對象,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基因和其他令人驚訝的生物學共同點。
在這項研究中,秀麗隱桿線蟲受到電刺激後開始高速遠離刺激物。雖然這並不罕見,因為大多數動物都會本能地逃離感知到的危險,但這些蠕蟲在刺激停止後繼續”奔跑”了一到兩分鐘。在大多數動物中,一旦刺激停止,異常行為就會停止。研究人員指出:”我們意外地發現,在電擊之後,秀麗隱桿線蟲的高速反應仍然存在。”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蠕蟲的行為表明,有一種類似於原始情緒反應的獨特機制在起作用。與此相佐證的是,蠕蟲還忽略了它們通常優先考慮的食物–細菌,而把它們認為對生存更重要的東西作為重點。因為它們也利用食物來源來讀取對其生存至關重要的環境訊息,所以這是原始本能行為的意想不到的變化。研究人員指出:”在我們的電刺激期間和之後,它們對食物沒有反應,這可能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電引起的情緒狀態會影響對食物的反應,而食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刺激。綜合來看,這些結果可能表明,動物對電擊的反應代表了一種情緒,可能類似於恐懼。”並非所有蠕蟲的表現都一樣。基因分析表明,一些動物在某些基因突變的情況下無法產生神經肽,而神經肽類似於人類的荷爾蒙。在這些蠕蟲中,奔跑行為持續的時間比其他動物長得多。這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恐懼”反應為科學家提供了線索,讓他們了解遺傳在情緒調節中可能起多大作用–無論是在研究得很透徹的秀麗隱桿線蟲身上,還是在人類身上。對刺激的情緒反應可能不會自然減弱,而是會透過控制其活動的遺傳機製而減弱。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存在調控情緒反應的新型基因,為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途徑。先前對這些小蠕蟲的神經感覺行為進行的研究考察了它們的處理能力,另一項研究也注意到了它們對熱刺激的厭惡行為。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遺傳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