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徹底「拋棄」半導體業務百年東芝退市後何去何從?
百年東芝的資本故事即將落下帷幕。9月21日,東芝公司表示,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為主的財團透過收購邀約,已累計取得其超過三分之二的78.65%股份。東芝計劃最快於2023年12月下市,結束74年的上市公司歷史。 據了解,經歷了財務造假、核電虧損和業務甩賣等一系列事件後,東芝近年來經營愈加不善、管理長期混亂,最終走上了退市「救贖」之路。同時,東芝旗下半導體業務鎧俠也因出現持續巨額虧損,近期被傳與西部數據正加緊合併談判。 可以說,東芝退市一定程度上是日本製造頂峰代表的黯然落落,也將成為東芝148年發展史的重要分水嶺事件。但下市不等於一蹶不振,東芝在基礎建設、電子設備及半導體等領域仍有較強競爭力,未來走向仍由決策層的掌舵定調,但勢必需要謹慎佈局。“向嶄新的未來邁出重要一步”無疑,由20多家日本公司組成JIP實現控股,為東芝的私有化退市掃清了障礙。根據外媒通報,JIP發起的收購從8月8日開始實施至9月20日,每股收購價為4,620日元,共2兆日圓(約974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持股78.65%,超出66.7%股份的最低門檻。在獨立性方面,JIP計畫依然保留東芝執行長及其管理團隊,以實現業務的單獨管理。值得一提,儘管在海外知名度不高,但JIP財團一直參與日本企業集團的分拆和切割等,包括奧林巴斯相機業務和索尼的筆記型電腦業務。東芝公關部門負責人稱,「我們預計會在11月下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辦理相關手續。之後股票將被證交所指定為「整理股」。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會完成退市。 」屆時,東芝將結束自1949年以來的74年上市歷史,並將為持續多年的困境畫上「句號」。自2015年被曝光會計造假醜聞後陷入財務危機後,東芝長期處於管理混亂、經營困難的狀態。此後,東芝多次傳出併購重組方案,均告流產。有分析稱,東芝的重組方案遲遲難以確定,與東芝握有敏感技術、日本有關方面對投資方的選定特別慎重相關。到了2017年,為化解資不抵債困境引入外部資金,東芝透過增資6000億日元得以避免退市。但一些分析家認為,參與增資的海外股東等行使發言權,會影響東芝經營。為了甩掉包袱、輕裝上陣,2021年底,有消息傳出東芝決定分拆為三家公司,分別專注新能源和基礎設施,硬碟和半導體業務,以及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產。但在拆分計畫被股東否決後,2022年3月,東芝開始尋找收購方,以便與海外投資者切割,直至今年3月接受了JIP財團的收購邀約。在透過JIP的收購邀約後,東芝CEO官島田太郎(Taro Shimad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非常感謝許多股東對於公司立場的理解,東芝現在將與新股東一起,向嶄新的未來邁出重要一步。」在私有化完成後,東芝仍將為提升企業價值「做正確的事」。實際上,此前東芝在資本市場已經難以支撐。依照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東芝必須結束連續多年的資不抵債局面,否則將被強制退市。對此,東芝陸續出售資產後勉強維持,卻也難以重拾大部分投資人信心,並且與海外資本方矛盾頻發。「激進股東和東芝多年來一直相互糾纏,這次收購讓雙方擺脫了相互的限制。」Quiddity Advisors的分析師Travis Lundy稱,「我預計管理層和新的所有權調整的前景將提振士氣。但為了取得成功,管理層需要能夠向投資者講述一個更好的故事。”「被拋棄」的半導體業務從目前收購進度來看,JIP財團對東芝的控股已箭在弦上。根據外媒報道,JIP將從結算開始的27日正式成為東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東。而在組成該財團的成員中,除三井住友、瑞穗等金融機關之外,半導體製造商羅姆、歐力士等企業也參與了收購。揭露資料顯示,羅姆半導體在本次提案中將投資高達3,000億日圓(約21億美元),是參與該併購案當中出資金額最高的日企。有分析稱,由於日本要做強半導體需要進一步整合,因此此次東芝的私有化正好為日本提供了一次進行產業整合的機會。不過,對於東芝是否會加強與上述半導體製造商是的合作,產經觀察家、家電及IT產業分析師丁少將認為並非如此。他指出,“羅姆入股之後可能會加速東芝剝離整個半導體業務。目前,東芝半導體業務上只是參股(鎧俠),接下來可能會直接出售這些股份進行變現。”正如2020年6月東芝曾對外宣布,公司沒有繼續留在儲存市場的戰略意圖,因此將逐步變現其持有的鎧俠股份,以確保公司的收益。不過,後來相繼傳出鎧俠計劃在東京證券交易所進行IPO,以及與西部數據進行合併交易。「東芝將來可能會把半導體業務交給更成熟、更有競爭力的品牌,從而聚焦基礎設施等主要業務,同時尋求新的投資者和重新上市,這會是它未來會進行振興的戰略方向。 」丁少將說。據了解,東芝曾是日本的重要晶片廠商,2000年半導體銷售額僅次於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位列全球第二;2008年東芝排名第3,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排在德州儀器和意法之前。但近年來全球晶片領域競爭不斷加劇,在台積電、三星等企業的實力不斷提升之際,東芝的晶片已經遠遠落後。2018年,身陷多重困境的東芝將半導體業務剝離,以大約2萬億日圓的價格出售給了包括美國貝恩資本在內的企業聯盟,由此成為了獨立運作公司鎧俠。其中貝恩資本持有鎧俠49.9%的股份,東芝持有40.2%股份。不過,由於全球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不景氣,鎧俠近年來的日子並不好過,出現連續大幅虧損並產生財政赤字,因而正在考慮裁員。在這一背景下,鎧俠和西部數據的抱團取暖也有了新進展。知情人士近日透露,至少有三家銀行擬為鎧俠與西部數據合併交易提供140億美元貸款再融資,這或將加速雙方的合併進程。有分析認為,目前東芝仍持有鎧俠約40%的股份。在東芝私有化的過程中,買家需要重新評估所持有股份的價格。這對西部數據的收購計畫也必將產生影響。未來發展目標仍面臨挑戰作為日本製造業曾經的代表之一,東芝在家電、電氣、能源、基建和半導體等領域都有巨大影響力,一度創造過許多“日本首創”,包括日本第一台雷達、第一台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第一台筆記型電腦、第一台DVD等。鼎盛時期,東芝家電業務收入占到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與夏普、松下成為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以家電產品聲名大噪後,東芝開始“狂奔”,迅速將業務擴張到半導體、重型電機、醫療設備、鐵路運輸、電梯製造等領域。然而,蒙眼狂奔後,留下的卻是無盡唏噓。近十年來,在經歷電子產業崩落、核能業務失敗後,東芝難以應對利潤率微薄和業績大幅下滑,被曝光進行長達八年財務造假,隨後股價大跌、市值縮水40%,陷入破產境地。在危機下,東芝選擇斷臂求生,將家電、筆記本等資產分別出售給了美的、夏普,將白電部分國內授權出售給了創維等,並賣掉了存儲芯片公司股權,轉而主攻基礎設施、馬達及半導體領域。如今,在經歷資本市場系列閃回騰挪即將完成私有化後,東芝未來將貫徹所謂「做正確的事」。東芝方面稱,穩定的股東基礎將有助於公司追求以高利潤數位服務為中心的長期策略。此外,JIP財團的管理層在上個月發布的聲明中表示,一旦交易完成,「我們的目標是為東芝建立穩定的管理結構,並迅速實施新的成長策略」。“具體來說,我們打算透過更好地響應東芝客戶的需求,透過開發新技術實施成長策略,以及為東芝高層和員工提供更有價值的工作場所來進一步發展每項業務。”在具體的業務路徑方面,丁少將指出,東芝在私有化之後的重點肯定是聚焦在基礎設施等業務上,包括電力、城市交通和供水等,並在資本市場重新建立信譽和尋求新的投融資機會。另據產業分析稱,雖然島田太郎在本次收購之初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要把東芝重新打造成對世界有貢獻的企業,以及目標在2030年的銷售額達到2022年的1.5倍即5兆日圓。但由於東芝已經放棄醫療器材、半導體儲存等銷售額較高的業務,這個目標將很難實現。日媒的報告也指出,雖然JIP意在3至5年內推動東芝重新上市,但由於現在東芝財務基盤較弱,目標同樣難以實現。不過,另有觀點認為,東芝因為與部分股東在經營方面意見不合而長期陷入經營混亂,透過本次收購使股東結構發生變化,加之經營方對JIP財團提出的一系列方案持讚同意見,中長期來看公司發展呈現向好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