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我們在哪個年齡最幸福?
人的幸福感何時達到高峰?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中被廣泛研究,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對400 多個樣本的分析揭示了人類一生中主觀幸福感的發展過程。
來自德國科隆體育大學、波鴻魯爾大學、美因茨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以及瑞士伯爾尼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的研究小組最近在《心理學通報》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合薈萃分析綜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述。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的生活滿意度在9 至16 歲期間有所下降,70 歲之前略有上升,96 歲之前再次下降。
超過46 萬名參與者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以縱貫研究中的443 個樣本為基礎,研究了主觀幸福感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變化趨勢,這些樣本共有460,902 人參與研究。蘇珊娜-比克(Susanne Bücker)教授解釋說:”我們重點研究了主觀幸福感的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的變化。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狀態和消極情緒狀態。”她最初在波鴻從事這項研究,後來搬到了科隆。
研究結果表明,生活滿意度在9 至16 歲期間下降,70 歲之前略有上升,96 歲之前再次下降。正向情緒狀態從9歲到94歲呈現整體下降趨勢,而負向情緒狀態在9歲到22歲之間略有波動,然後下降到60歲,然後再上升。與生活滿意度相比,作者發現正面和負面情緒狀態的中位數變化更大。
一生中廣泛的正面趨勢
蘇珊娜-比克(Susanne Bücker)總結說:”總的來說,如果我們從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緒狀態的角度來看,這項研究表明,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存在積極的趨勢。”
研究人員認為,9 至16 歲期間生活滿意度略有下降的原因包括青春期身體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從青年期開始,滿意度會再次上升。從童年到成年晚期,正向情緒呈現下降趨勢。在成年晚期,主觀幸福感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趨於惡化,而不是改善。
研究人員推測說:「這可能與老年人的體能下降、健康狀況經常惡化、社會互動減少有關,尤其是因為他們的同齡人去世了。”
研究報告的作者總結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在整個生命週期中考慮和促進主觀幸福感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必要性。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為制定乾預計劃提供重要指導,尤其是那些旨在維持或改善晚年主觀幸福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