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新發現已滅絕的鯨魚物種4100萬年前生活在埃及海域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已滅絕鯨魚的新物種,這種鯨魚生活在大約4,100 萬年前曾經覆蓋今天埃及的古老海洋中。由埃及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取得了一項重大發現:一種新的已滅絕鯨魚物種–Tutcetus rayanensis,曾在大約4100 萬年前覆蓋現代埃及的古代海域中遨遊。 已滅絕的Tutcetus rayanensis 兩隻個體的生命重建圖,前景個體正在捕食鸚鵡螺頭足類動物,另一隻在背景中游泳。插圖:Ahmed Morsi。圖片來源:Hesham Sallam – 曼蘇爾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 這種新鯨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圖坦卡門鯨魚,也是非洲有記載的最早的圖坦卡門鯨魚之一。儘管Tutcetus的體型很小,但它為早期鯨魚的生活史、系統發育和古生物地理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見解。龍王鯨科(Basilosauridae)是已滅絕的完全水生鯨類,代表了鯨魚進化的關鍵階段,因為它們從陸地過渡到了海洋。它們發展出了類似魚類的特徵,如流線型的身體、強壯的尾巴、鰭和尾鰭,最後的後肢清晰可見,足以被認定為”腿”,但這些後肢不是用來行走的,而可能是用來交配的。新發現的Tutcetus rayanensis 是在始新世中期的岩石中發現的,它明確地幫助揭示了非洲早期鯨魚的進化過程。新鯨魚的名字靈感來自埃及歷史和標本發現地。埃及古生物學家阿卜杜拉-戈哈爾(Abdullah Gohar)、穆罕默德-薩姆(Mohamed Sameh)和赫沙姆-薩拉姆(Hesham Sallam)(左起)在曼蘇拉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新鑑定的圖坦卡門鯨魚Tutcetus rayanensis 的原型化石旁。圖片來源:Hesham Sallam – 曼蘇爾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Tutcetus屬名由”Tut”(埃及著名法老圖坦卡門)和”cetus”(希臘語中鯨魚的意思)組合而成,突出了該標本體型較小,屬於亞成體。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一個世紀前國王陵墓的發現,同時也與吉薩大埃及博物館即將開幕。物種名稱”yanensis”指的是發現主模式的法尤姆Wadi El-Rayan 保護區。開羅美國大學古脊椎動物學教授、曼蘇拉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創始人兼該計畫負責人赫沙姆-薩拉姆(Hesham Sallam)評論說:「鯨魚從陸棲動物進化成美麗的海洋生物,體現了奇妙的生命冒險之旅。Tutcetus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它記錄了在這一旅程中向完全水生生活方式過渡的最初階段之一”。主模式標本由一個小型亞成體圖坦卡門鯨的頭骨、下顎、舌骨和寰椎組成,嵌在一個密集的壓實石灰岩塊中。Tutcetus的體長估計為2.5米,體重約187公斤,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圖坦卡蒙鯨。已滅絕的圖坦卡門鯨魚Tutcetus rayanensis 在現今埃及的特提斯洋游泳的生命重建圖,距今4100 萬年。插圖:Ahmed Morsi。資料來源:Hesham Sallam – 曼蘇拉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主要作者、曼蘇拉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和國家自然遺產協調中心的穆罕默德-安塔爾(Mohammed Antar)說:”Tutcetus大大拓寬了埃及古脊椎動物的範圍:”Tutcetus大大拓寬了圖坦卡門鯨魚的體型範圍,揭示了中始新世時期鯨魚之間的巨大差異。對法尤姆地層中較老地層的調查可能會揭示早期鯨魚化石群的存在,有可能影響我們目前對鯨魚出現和擴散的認識。”密西根大學博士生、薩拉姆實驗室成員薩娜-埃爾-賽義德(Sanaa El-Sayed)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她表示:”Tutcetus的體型相對較小(188公斤) ,要么是原始的保留,要么可能與被稱為晚盧塞恩熱極值(LLTM)的全球變暖事件有關,這一突破性發現揭示了鯨魚的早期進化及其向水生生活的過渡。”透過使用CT掃描技術對Tutcetus的牙齒和骨骼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團隊得以重建該物種的生長發育模式,從而對早期鯨魚的生活史有了無與倫比的了解。Tutcetus牙齒發育迅速,體型較小,顯示早期鯨魚的生活史節奏較快,屬於前社會生活方式。此外,Tutcetus的發現有助於人們了解圖坦卡蒙鯨早期在水生環境中的成功、它們與兩棲鯨競爭的能力,以及它們在切斷與陸地的聯繫後伺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研究小組的發現表明,這種轉變很可能發生在(亞)熱帶地區。埃及研究人員穿上圖坦卡門國王的禮服,在曼蘇拉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自豪地展示新發現的鯨魚物種Tutcetus rayanensis 的全型化石。左起阿卜杜拉-戈哈爾(Abdullah Gohar)手持圖坦卡門國王像徵性的牛角和槤枷,穆罕默德-薩姆(Mohamed Sameh)佩戴圖坦卡門國王標誌性的猩紅項鍊,赫沙姆-薩拉姆(Hesham Sallam)戴著圖坦卡門的猩紅手鐲。圖片來源:Hesham Sallam – 曼蘇爾大學古脊椎動物中心曼蘇拉大學博士生、薩拉姆實驗室成員阿卜杜拉-戈哈爾(Abdullah Gohar)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現代鯨魚洄游到較溫暖的淺水區進行繁殖和生殖,這與4,100 萬年前埃及的情況如出一轍。這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現在的法尤姆是古鯨魚的重要繁殖區,可能吸引了來自不同地方的鯨魚,反過來又吸引了像巴西龍這樣的大型掠食性鯨魚”。研究小組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地理學意義,顯示巴西龍類很可能實現了在南半球的快速擴散,在始新世中期就已經到達了高緯度地區。艾瑞克-塞弗特是南加州大學綜合解剖學系主任和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說:”埃及西部沙漠的始新世化石遺址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了解鯨魚早期進化及其向完全水生生存過渡的最重要的地方。Tutcetus的發現表明,這個地區還有很多關於鯨魚進化的精彩故事要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