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精子到底如何推進的?科學家被騙了300多年
人類精子從出發到達輸卵管中並與卵子完成受精,通常來說它們需要移動15公分到18公分的距離。考慮到精子是動物最小的細胞之一——人類精子從頂體到末端的長度差不多只有50微米左右,移動超過15公分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事實上,不僅距離上對精子來說很遙遠,在15厘米的旅程中還有各種“誘殺裝置”,因為精子對於女性來說是異物會自然地被防禦。
其中包括子宮頸黏液困住精子、白血球吞噬精子等等,當每次數以億計的精子同時出發時,真正能到達目的地──接觸卵子的只有200顆左右。
quapan/Flickr
那麼有趣的問題是,精子到底是如何移動的呢?它又是怎麼獲得能量來讓自己持續推進呢?
關於精子的「遊動」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所以必須給它單獨拎出來說,這玩意足足愚弄了科學家300多年。
精子如何欺騙科學家300多年?
1677年,光學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在改良了顯微鏡之後,他透過這種顯微鏡仔細觀察了自己的精子,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精子。
圖:列文虎克
根據列文虎克的描述,他看到巨量的“微生物”,這些“生物”每個都有腫大的頭部和幾乎透明的長尾巴,它們充滿活力,不停像蛇一樣蠕動,以及就像水中的鰻魚。
當時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人類的生殖細胞,實際上列文虎克認為它們是一種寄生動物(估計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這些的時候嚇得不輕),並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個名詞「spermatozoa」(現在翻譯成精子動物)來描述這種「生物」。
圖:當時人們以為精子頂體中住著小人
在精子發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人們都不知道這種細胞是乾嘛用的。
1695年,同為荷蘭人的尼古拉斯·哈特索克在觀察了精子之後,他瞬間感覺自己領悟到了“上帝的秘密”,他第一次定義了精子的作用,認為精子裡面住著小人,然後這些小人在女性的肚子裡發育成更大的人,這就是生育的全部。
但尷尬的是,這位仁兄無法解釋為什麼那麼多進去最後卻只有一個或兩個出來。
人們對哺乳動物生殖的秘密直到1827年才算有一點點了解,因為這一年科學家發現了卵子(尋找卵子是很難的,因為它的數量非常有限),而到了1876年,科學家才總算觀察到精子和卵子融合,哺乳動物生殖的秘密才算是撥開雲霧見明月。
我們回到列文虎克發現精子的話題,雖然他不知道這些「生物」是乾嘛的,但是他在描述顯微鏡下的生物絕對很有一套。
在那個沒有相機的年代,列文虎克甚至純手工繪製了精子的畫像(上圖),並且第一次透過圖像和語言同時描述了精子是如何移動的——它就像是蝌蚪或魚一樣透過左右甩動尾部來讓自己前進。
精子以這種形式(擺動尾部)移動估計符合我們幾乎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因為我們大部分接觸到的科普讀物通常就是這麼描述的。
直到最近(2020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原來精子並不是這樣擺動尾部來「遊動」的,它實際上是以一種旋轉鑽洞的形式在運動。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3D顯微鏡,以及一台一秒鐘能夠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相機,3D掃描了自由遊動的精子,然後以數學方法構建了精子的運動方式(如下圖)[1]
這項研究於2020年7月31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其研究人員Gadêlha在受訪的時候表示:精子根本沒有游泳,它只是不斷地鑽進液體中。
實際上,由於精子快速且高度同步的旋轉——一秒完成20次旋轉,用2D顯微鏡觀察是無法正確認識它們的運動方式的——只會看到左右擺動,而現代研究通常都是用2D顯微鏡,所以精子就一直這樣愚弄了科學家足足300多年。
為什麼精子是旋轉?
精子是高度特化的細胞,這意味著它們承受著巨大的演化壓力,它們的一切特徵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完成受精。
左右擺動的遊動姿勢適合在一些容易遊動的液體中推進,而精子想要完成受精需要面對的環境非常複雜。
在同一趟旅程中,它們都需要面對多種環境,時而是粘稠的完全無法推進的情況,時而是潤滑的,時而又乾脆是乾燥的,所以像陀螺一樣旋轉會比擺動推進好用許多。
另外,這項研究也發現,人類精子的尾巴其實是不平衡的,只在一側擺動,這意味著它裡面應該因為單側擺動而原地轉圈圈才是。
但是精子找到了一種自適應,它們在遊動時滾動,頂體也跟著尾巴旋轉的方向轉動,這個方式正好可以抵消單側擺動造成的不對稱。
我查閱到2019年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哺乳動物精子頂體部分都是螺旋狀的,就像是螺絲一樣[2],這正好符合精子的運動方式。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既然精子這麼小,它們又得如此吃力地鑽洞前行,那麼它們的能量來自哪裡。
其實,這也是精子高度特化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細胞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於粒線體——這個被稱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精子的體積雖然小,但是它們卻擁有非常多的粒線體,它就像是一個個小電池一樣給精子供能。
這些粒線體就集中在精子的中段部分,為了充分利用空間,科學家發現這些粒線體是螺旋狀的。
而給這些粒線體提供「燃料」的就是它們的活動場所,只有在那裡它們有機會存活長達5天以上,而在其它環境中精子都會快速失活。
最後,我們再來一個關於精子廣為流傳的誤解吧。
我們許多人應該都聽說過跑得最快的一枚精子才有機會完成受精,所以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數以億計的競爭中贏過一次了。
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表明,跑得(或鑽得)最快的精子只會最早遇到卵子而已,而卵子有最終的選擇權,它們會在幾百甚至上千枚完成比賽的精子中選出一枚[3]。
參考:
[1].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5168
[2].https://doi.org/10.1098/rstb.2019.0149
[3].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00611/The-egg-decides-which-sperm-fertilizes-i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