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院內艱難梭菌感染來自於意想不到的起源:病人本身
艱難梭菌可能並非源自外部傳播,而是源自於受感染患者本身。醫院工作人員付出巨大努力來保護患者在住院期間免受感染。他們透過從手部清潔到使用隔離室以及嚴格的清潔程序等實踐,努力預防感染。然而,即使採取了這些措施,院內感染仍然發生,其中最常見的是由艱難梭菌(C. diff)引起的,它是美國每年近50 萬例感染的罪魁禍首。
《自然醫學》的一項新研究令人驚訝的發現表明,艱難梭菌感染的負擔可能不是院內傳播的問題,而是與患者本身相關的特徵的結果。
該研究小組由Evan Snitkin 博士領導。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以及內科/傳染病系的醫學博士文森特·楊(Vincent Young) 和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學博士瑪麗·海登(Mary Hayden) 利用正在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重點關注醫院獲得性感染使他們能夠分析拉什大學醫學中心重症監護病房內每位患者在九個月內的每日糞便樣本。
Snitkin 博士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Arianna Miles-Jay 分析了研究中的1100 多名患者,發現略高於9% 的患者感染了艱難梭菌定植。她利用密西根大學從近4,000 份糞便樣本中分離出的425 株艱難梭菌菌株的全基因組測序,對這些菌株進行了相互比較,以分析傳播情況。
“透過系統地培養每位患者的樣本,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了解傳播是如何發生的。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基因組學,傳播率非常低。”
本質上,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一名患者與另一名患者之間的艱難梭菌菌株是相同的,這意味著在醫院內獲得。事實上,在研究期間只有六種基因組支持的傳播。相反,已經被定殖的人被感染的風險更大。
斯尼特金說:“這些患者身上發生了一些我們仍然不明白的事情,導致腸道中的艱難梭菌轉變為引起腹瀉和其他感染並發症的微生物。”
海登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醫院感染預防措施。事實上,研究時Rush ICU 採取的措施——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的高依從性、使用抗艱難梭菌活性劑的常規環境消毒以及單人病房很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目前的研究強調,儘管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識別被定植的患者並試圖預防他們的感染。
艱難梭菌是從哪裡來的?「它們就在我們周圍,艱難梭菌會產生孢子,這些孢子對環境壓力有很強的抵抗力,包括暴露於氧氣和脫水……例如,它們不受酒精洗手液的影響。”
然而,只有約5% 的非醫療機構人群的腸道內存在艱難梭菌——它通常不會引起任何問題。
「當我們給患者管飼、抗生素、質子幫浦抑制劑時,我們需要找出防止患者發生感染的方法——所有這些都會使人們容易感染艱難梭菌,從而導致腸道損傷或更嚴重, ”楊說。
該團隊下一步希望在調查人工智慧使用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工作。模型預測有艱難梭菌感染風險的患者,以確定可能被定植的患者以及可以從更有針對性的干預中受益的患者。
斯尼特金說,「大量資源被投入到進一步改進預防感染傳播方面,同時越來越多的支持將其中一些資源用於優化抗生素的使用,並確定導致患者攜帶艱難梭菌和其他細菌的其他觸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