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遠古鱷魚的新物種與中國揚子鱷有演化關係
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詳細介紹了在泰國發現的一種以前未被發現的古老鱷魚物種,它與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有著密切的進化關係。
上圖是一隻揚子鱷,與新發現的泰國短吻鱷(Alligator munensis)親緣關係密切。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揭示了獨特的頭骨特徵,對亞洲鱷魚的進化脈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人員Gustavo Darlim、Márton Rabi、Kantapon Suraprasit、Pannipa Tian和他們的團隊透過研究泰國Ban Si Liam的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化石,確定了這個新物種。他們將這個物種命名為”芒河鱷”(Alligator munensis),以紀念附近的芒河。
作者研究了這具殘骸,並透過將其與四個已滅絕的鱷魚物種、現存的美洲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揚子鱷(Chinese alligator)和眼鏡鱷(Caiman crocodilus)物種的19 具標本殘骸進行比較,研究了芒河鱷與其他物種之間的演化關係。他們也回顧了先前發表的有關短吻鱷物種骨骼特徵和演化關係的研究。
作者發現了幾種A. munensis 獨有的頭骨特徵,包括寬而短的吻部、高大的頭骨、齒槽數量減少以及鼻孔位置遠離吻部頂端。此外,他們還注意到短吻鱷和揚子鱷頭骨的相似之處,如口腔頂部有一個小開口,頭骨頂部有一個脊,鼻孔後有一個凸起的脊。
他們認為,這兩個物種關係密切,可能在長江-西江和湄公河-湄南河水系的低地有共同的祖先。他們推測,青藏高原東南部海拔在2,300 萬年前到500 萬年前之間的升高可能導致了不同族群的分離,進化出了兩個不同的物種。
作者觀察到,A. munensis 在口腔後部有很大的齒槽,這表明它可能擁有能夠壓碎貝殼的大牙齒。因此,他們認為A. munensis除了吃其他動物外,還可能吃硬殼獵物,如蝸牛。
這些發現進一步揭示了亞洲短吻鱷的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