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文物考古研究所成功獲取6000年前古人類DNA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近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華東工作站”揭牌儀式上,無錫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復旦大學聯合發布了一項最新科技考古成果— —無錫市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時期人骨檢測報告。
教育部國家發展與智能治理綜合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介紹,這是首次成功獲得了6000年前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古人類基因組數據,填補了因為環境影響、保存不佳所導致的中國南方古DNA研究缺環,為理解長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人群的起源和遷徙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了解,馬家浜文化是無錫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說是無錫地域文明之源。
在2023年6月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日活動中,無錫現場直播了無錫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兩座墓葬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兩具古人骨架,復旦大學科技考古學院提取了兩具骨架樣本,從其中的一具骨架成功提取出了古DNA。
據了解,古DNA是指從古代樣本中獲取的任何DNA,來源於骨骼、牙齒和沈積物等,通過古DNA研究,根據全基因組數據分析,可以重構人類起源和演化歷史,描繪主要遷徙路線。
研究人員通過對無錫馬鞍古人與古代人群的遺傳比較發現,馬鞍古人與中國南方、東南亞的古代人群存在母系的遺傳聯繫。
同時,與現代各語係人群的譜係比較,也發現馬鞍古人與現代侗台語人群、中國南方漢族存在密切的遺傳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