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被納入乙類乙管患者92.5%為男男性行為人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將猴痘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採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衛健委解釋說,這主要是考慮到猴痘疫情將在我國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為進一步科學規範開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根據規定,乙類傳染病是指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嚴重,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嚴格管理,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降低發病率,減少危害的傳染病。
對乙類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當於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
據衛健委介紹,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病,其既往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
2022年5月以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猴痘疫情。
多國疫情顯示,猴痘已發生人際傳播,並廣泛傳播到非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病死率約為0.1%。
2022年9月,我國報告首例猴痘輸入病例,2023年6月開始出現本土猴痘疫情,目前全國20多個省份先後報告猴痘病例,引發新增本土續發疫情和隱匿傳播。
據中疾控統計,6、7、8月,中國內地分別新增報告106、491、501例猴痘確診病例,合計超過千例。
經統計,98.9%病例為男性,92.5%病例明確為男男性行為人群。
絕大多數病例臨床表現典型,主要為發熱、皰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無重症、死亡病例。
據專家表示,猴痘納入乙類乙管,一方面使得管理猴痘的防控措施將更具有法律依據,所有防控部門、醫療部門的工作人員依法實施工作,更具有權威性和可實施性。
另一方面,猴痘患者也必須履行配合調查義務,同時也應獲得個人隱私的法律保護。
附猴痘臨床特徵:
潛伏期:
5-21天,多為6-13天。
傳染期:
病例出現症狀後至皮疹結痂自然脫落並形成新皮膚前具有傳染性。
有調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現症狀前1-4天存在傳染性。
早期症狀:
可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結腫大等。
皮疹和黏膜疹:
通常在熱退後出現,有些病例可出現在全身症狀之前。
皮疹發生常經過斑疹、丘疹、水皰、膿皰、結痂至痂皮脫落幾個階段,不同形態皮疹可同時存在,可伴有明顯癢感和疼痛。
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門、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
痂皮脫落後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
病程及嚴重程度:
病程約2-4週,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症狀會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發生,主要為兒童、孕婦和免疫力低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