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冠Omicron變體的Long-COVID的風險顯著降低
與感染早期冠狀病毒變體相比,感染Omicron 變體後患長COVID 的風險要低得多。這是哈勒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傳染病雜誌》上。研究分析了從11000 人那裡收集到的有關感染史、疫苗接種情況和感染後症狀的信息。
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如果患者在初次感染後沒有出現Long-COVID,那麼再次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長期影響的風險就會降低。
感染冠狀病毒後可能會出現長期症狀。這通常被稱為”Long-COVID”或”COVID-19後症狀”。目前正在對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深入研究。
“我們希望了解Long-COVID與不同冠狀病毒變種、疫苗接種和既往感染之間的聯繫,”新研究的第一作者、哈雷大學醫學中心醫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和信息學研究所研究員索菲-迪克瑟解釋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感染後出現長期COVID 症狀的人的比例在Omicron 流行時最低”。
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病毒後的風險比感染野生型變異病毒後的風險低三到四倍左右。在所有野生型感染者中,約有一半人報告說症狀持續存在。但應該注意的是,所有感染中的大多數都是在Omicron佔優勢時發生的。Diexer說:”純粹從數字上看,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在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Long-COVID。”
這項研究還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一旦患者從冠狀病毒感染中恢復過來,就會產生保護作用。與首次感染冠狀病毒的人相比,初次感染後未出現持續症狀的人再次感染後患Long-COVID的風險要低得多。研究人員對這種效應的規模感到驚訝。
不過,科學家們無法證明,在疫苗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疫苗對Long-COVID有任何保護作用。不過,由於研究時間的關係,無法對專門針對Omicron 變體的疫苗進行分析。
這項研究基於德國范圍內的DigiHero 項目,截至2022 年6 月,共有48000 多人參與了該項目。哈勒大學醫學部醫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和信息學研究所所長拉斐爾-米科拉奇克(Rafael Mikolajczyk)教授解釋說:”已有研究探討了Long-COVID風險與不同變體之間的關係,但沒有一項研究考慮到感染史。在受訪者中,約有11,000 人報告在我們的研究收集數據之前的12 週內至少感染過一次冠狀病毒。分類的依據是報告感染時的主要變種”。
參與者被問及24 種典型的Long-COVID 症狀,有2822 人報告說他們曾出現過此類症狀。其中,406 人(14%)報告曾出現嚴重疲勞,237 人(8%)報告曾出現嚴重頭痛,202 人(7%)報告曾出現嚴重氣短。症狀的嚴重程度與冠狀病毒變種無關。
目前正在進行後續調查,以探究COVID 長期症狀的持續性。Mikolajczyk補充說:”除了冠狀病毒感染後可能出現的長期症狀外,DigiHero還在研究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問題和其他影響。”
在DigiHero的基礎上,哈勒大學醫學部還與馬格德堡奧托-馮-蓋里克大學(Otto von Guericke University Magdeburg)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醫學院伊薩爾河醫院(Rechts der Isar Hospital)合作啟動了Long-COVID登記系統。例如,該登記處記錄了長期COVID 症狀及其進展、嚴重程度以及通過特定療法減輕症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