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當心:熬夜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在考慮生活方式因素後發現,人們晚睡晚起的習慣與糖尿病風險增加19% 有關。一項新的研究為那些認為自己是夜貓子的人帶來了重要信息。來自布里格姆婦女醫院(麻省總布里格姆醫療保健系統的創始成員之一)的研究人員發現,晚睡晚起的人與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12日的《內科學年鑑》上。
通訊作者、布里格姆錢寧網絡醫學部流行病學副研究員、理學碩士、理學博士黃天一說:”晝夜節律型,即晝夜節律偏好,是指一個人偏好的睡眠和覺醒時間,部分由基因決定,因此可能很難改變。認為自己是’夜貓子’的人可能需要更加註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的晚間時間型可能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此前發現,睡眠時間更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而晚間時型的人更有可能有不規律的睡眠模式。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希望了解時間型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研究生活方式因素的作用。
研究小組分析了2009-2017年期間收集的《護士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中63676名女護士的數據,包括自我報告的時間型(參與者認為自己是晚睡者還是早睡者的程度)、飲食質量、體重和體重指數、睡眠時間、吸煙行為、飲酒、體育鍛煉和糖尿病家族史。研究小組根據參與者的自我報告和醫療記錄確定其糖尿病狀況。
護士健康研究II 是布里格姆錢寧網絡醫學分部和哈佛大學陳忠賢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是對女性主要慢性疾病風險因素進行的最大規模調查之一。該研究的優勢之一是對研究參與者進行定期跟踪,並對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進行反複評估。
約有11% 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有”明確的晚間”時間型,約有35% 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有”明確的早晨”時間型。其餘約一半的人被稱為”中間型”,即他們要么既不屬於早晨型,也不屬於傍晚型,要么只是其中一種稍多於另一種。
在考慮生活方式因素之前,”傍晚型”與糖尿病風險增加72% 有關。在考慮生活方式因素後,”傍晚型”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19%。在這項研究中,生活方式最健康的人群中,只有6% 的人有”黃昏時分型”。而在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群中,25%的人屬於晚髮型。
研究發現,具有晚睡型生活方式的人更有可能大量飲酒,飲食質量較低,每晚睡眠時間較少,目前吸煙,體重、體重指數和體力活動率處於不健康範圍。
第一作者、布里格姆錢寧網絡醫學部博士後研究員、獸醫學博士Sina Kianersi 說:”當我們控制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後,時間型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係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這意味著生活方式因素在這種關係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他們還發現,晚間時間型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只存在於那些白班護士中,而不存在於那些夜班護士中。
黃說:”當時間型與工作時間不匹配時,我們發現2型糖尿病風險會增加。這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表明更個性化的工作安排可能是有益的。”
《護士健康研究》主要由白人女護士組成–未來還需要進行調查,以確定這裡發現的模式在不同人群中是否一致。研究結果表明了相關性,但不能確定因果關係–可能有其他因素導致了一個人的時間型、不健康習慣傾向和糖尿病風險。
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在更大規模、更多樣化的人群中調查時間型的遺傳決定因素及其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關聯。
Kianersi說:”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晝夜節律與糖尿病或其他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醫生就能更好地為病人量身定制預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