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的河流:氣候混亂如何給水域帶來了嚴峻挑戰?
氣候變化以及乾旱和暴雨的增加給我們的水資源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不僅水的供應面臨壓力,水的質量也是如此。然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我們目前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氣候變化加劇了水質問題,尤其是在極端天氣事件期間。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戰略需要全面了解氣候、土地利用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更加關注非洲和亞洲等地區。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匯集了大量有關全球河流水質的研究成果。今天(9 月12 日)發表在《自然-地球與環境評論》(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的這項研究表明,河流水質在極端天氣事件期間往往會惡化。隨著氣候變化導致這些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生態系統健康和人類安全用水可能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烏特勒支大學的Michelle van Vliet 博士領導的這項研究分析了在乾旱、熱浪、暴雨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以及長期(多十年)氣候變化期間河流水質變化的965 個案例。”範弗利特說:”我們研究了各種水質成分,如水溫、溶解氧、鹽度以及營養物、金屬、微生物、藥物和塑料的濃度。分析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水質在乾旱和熱浪(68%)、暴雨和洪水(51%)以及長期氣候變化(56%)時趨於惡化。在乾旱期間,可用於稀釋污染物的水量減少,而暴雨和洪水通常會導致更多污染物從陸地流向河流和溪流。據報告,在某些情況下,由於抵消機制,水質會有所改善或好壞參半,例如,在洪水期間,污染物遷移量的增加被更多的稀釋所抵消。水質變化主要受河流排放量和水溫變化的影響。土地利用和其他人為因素(如廢水處理)也會影響水質的變化。van Vliet說:”氣候、土地利用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著污染物的來源和傳輸,了解它們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這項研究還呼籲對非西方國家的水質進行更多的數據收集和研究。我們需要更好地監測非洲和亞洲的水質。目前,大多數水質研究都集中在北美和歐洲的河流和溪流上。”研究結果突出表明,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極端天氣事件期間的水質變化及其背後的機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製定有效的水資源管理策略,在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保障我們獲得清潔水源,確保生態系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