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骨強度僅提高3% 髖部骨折率就可降低45%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每年有30 多萬65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因髖部骨折而住院治療。骨折後的主要健康問題隨之而來。每三個50 歲以上髖部骨折的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會在12 個月內死亡。這種損傷會增加手術後並發症的風險,如中風、感染、心髒病和肺炎。 恢復緩慢還會導致肌肉質量下降,增加再次摔倒的風險–約95% 的髖部骨折都是由此造成的。許多恢復後的患者會失去獨立性,並遭受慢性疼痛和行動不便的困擾。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只需做出一些微小的改變來改善骨骼健康,就能對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產生巨大的影響。由Tuan Nguyen 教授領導的悉尼科技大學(UTS)研究人員收集的量化數據顯示,簡單的措施就能極大地改善骨骼健康,即使這些小步驟感覺微不足道。Nguyen教授說:”有些人在接受藥物治療或參與生活方式調整計劃後,發現骨礦物質密度發生了輕微變化,他們可能會認為這些措施對自己沒有什麼益處。然而,即使是這些微小的影響,也能使社區的骨折風險大大降低。”根據杜博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研究(DOES)收集的數據,研究人員調查了兩個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人群,他們在不同時期接受了骨折發病率和風險因素評估–1989- 1992年有1311名女性和842名男性,1999-2001年有974名女性和544名男性。他們發現,在第二個隊列中,骨密度平均增加了3%。隨之而來的是,人群中髖部骨折的數量減少了45%。這種下降通常被歸因於骨密度提高了約10%。因此,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結果,表明微小的改善也能對老齡人口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高危人群指的是骨質疏鬆症患者。在50 歲及以上的人群中,約有20% 的女性和5% 的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的特點是骨密度嚴重下降,但他們並不是大多數髖部骨折的原因。”我們的研究表明,側重於降低低危或中危人群風險的人群策略可能比只針對高危人群的策略更有效。骨質疏鬆症患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最高,藥物治療可將這一風險降低約50%,”Nguyen 說。”然而,大多數髖部骨折都發生在沒有骨質疏鬆症的人身上,因此每個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必須採取行動改善自己的骨骼健康。骨礦物質密度是可以改變的,即使是很小的改善也能降低骨折風險”。研究人員建議,通過適度改變生活方式,如輕度鍛煉、戒菸和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可以提高3%。運動不僅能增強骨強度,還能改善平衡和協調能力,降低跌倒風險。運動與改善認知功能的關係也日益密切。”骨骼健康受吸煙、體育鍛煉和營養(包括維生素D 和膳食鈣攝入量)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Nguyen 說。”戒菸、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和健康飲食都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這項研究的論文發表在《骨與礦物質研究雜誌》(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