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量產落地箭在弦上
如果想要殺出一條路,那麼小米汽車需要靠創新而非價格戰,一方面低價損害品牌,其次小米本身俱備人機交互經驗優勢,以及生態系統與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小米汽車工廠北門
北京亦莊,西至同義路,東至環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這是目前行業可知的小米汽車工廠大致範圍。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來到小米汽車工廠,經過近兩年時間建設,目前工廠北臨一片尚未對外出租的辦公園區,東靠北京房辛店,南面一片雜亂草叢。工廠東南角落尚未來得及砌牆壘嚴,只留一位保安人員站在那裡防止無關人員出入。附近員工對記者表示,近段時間工廠一直開工。但從外部聽來,內部廠房聲音並不大,也沒有大片的員工活動,整體沉靜低調,暗中蟄伏。
自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宣布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兩年多時間內,小米汽車主觀低調客觀高調地被外界知悉著公司動態。目前官方明確對外公示的目標:2024年量產落地,衝擊世界排名前五。
工廠一期完工明確量產
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稱未來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進軍汽車行業,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2021年7月,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啟動招聘,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億元,11月27日,北京經開區管委會與小米簽訂合作協議,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2022年初,北京市人大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將推動小米汽車開工,3月小米宣布首款量產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今年年初,小米創始人雷軍錶示,2022年小米在汽車業務上的投入超過30億元,汽車研發團隊超過2300人。2023年小米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造車進展非常順利,甚至近期一些進展遠超預期。
外界對小米汽車順利與否的關注主要聚焦於牌照資質、工廠建設、量產能力,以及定價區間等。有消息稱小米公司已經獲得中國相關部門批准,可以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對於該消息小米官方暫未回應。工信部ICP / IP 地址/ 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顯示,小米汽車於8月2日完成“xiaomiev.com”網站域名備案,或將成為小米未來官網網址。
另外在工廠建設方面,按照規劃,小米汽車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佔地面積接近72萬平方米,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計劃2024年動工,2025年完建。
其中,分為衝焊塗總和動力電池的一號廠房到四號廠房以及試驗樓,年產能為15萬輛,相關廠房已在6月12日驗收合格。據記者觀察,分別標註上1至4序列號的廠房錯落有致,工廠附近員工對記者表示,內部汽車工廠已開工很久。雷軍稱小米汽車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小米汽車工廠一至四號廠房
小米汽車還缺什麼
目前小米汽車具體配置信息披露不多,網傳資料顯示,小米汽車採用轎跑與溜背的外觀設計,尺寸為中型轎車。三電方面採用800V 高壓平台搭配101 kWh 大電池包。順為資本投資合夥人胡崢楠此前在微博透露路測小米汽車時,85公里能耗僅8.8度電。
8月19日,雷軍與汽車團隊現身新疆,拍攝了“為小米汽車而戰”的照片並發布微博。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此舉主要是為了讓小米汽車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測試。
具體生產供應商方面,小米汽車一級和二級的電池供應商據市場消息已經敲定,中創新航(原中創鋰電)與寧德時代成為小米現階段電池供應商。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車已明確將以軟件而非硬件為主要盈利策略。為保持小米一貫的高性價比優勢,小米汽車零部件的利潤率將保持在1%左右,未來主要盈利將依賴於軟件服務和生態服務。
一位汽車產業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雖說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初定,但市場空間足夠大,入局時間並非勝敗決定性因素,小米汽車可以沿襲手機供應鏈領域的優勢,控制整車成本,重點創新技術,聚焦具備價格與技術優勢的競爭力車型。
有人值守的工廠東南角
性價比與利潤率直接影響到小米汽車定價,此前小米集團公關負責人王化闢謠了“小米汽車14.99萬元起售、續航800公里”的消息。另據汽車行業人士隋銳對記者表示,小米汽車定價將落在25萬上下區間。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記者表示,隨著小米高端機型的發展,小米已然不是低質低價品牌,但也並非豪華品牌,因此初步判斷小米汽車定價將在20萬以上,過低價格將損害其科技公司市值。
另外,25萬上下的價格區間內,汽車競爭非常激烈,張翔表示,例如特斯拉、吉利、長安、華為賽迪斯,以及蔚小理等,在該區間均有重疊,競爭態勢一片紅海。
即使在高端市場,降價也在持續,9月1日,特斯拉Model 3上線,Model S/X均宣布降價動作,胡錚楠評價稱:特斯拉各版本增加了電量與續航,動力性及最高車速雙降,成本會降低不少,“’煥新”卷’續航,’卷’能量使用效率,’卷’事實性配置和體驗,應該是對中國市場的需求相當重視,”胡錚楠表示。
如果小米汽車想要在其中殺出一條路,張翔認為小米汽車需要靠創新而非價格戰,一方面低價損害品牌,其次小米本身俱備人機交互與用戶需求等方面的經驗優勢,進而積累至對生態系統與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包括軟件開發能力等。也就是說,張翔稱,小米需要將汽車打造成一款創新的智能汽車,才有可能殺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