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倒計時: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北極海冰在2030年代徹底消失
新研究預測,即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也可能在2030 年至2050 年間消失,早於IPCC 的預測。該研究強調,冰的消耗主要是由於人為排放造成的,並將產生全球性後果,包括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
新研究預測,即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也可能在2030 年至2050 年間消失,早於IPCC 的預測。該研究強調,冰的消耗主要是由於人為排放造成的,並將產生全球性後果,包括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
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北極地區到2030 年代可能會失去所有海冰。減少排放最多可將這一事件推遲到2050 年代。這一估計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之前的預測早了十年:到21 世紀40 年代北極將無冰。
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Seung-Ki Min 教授和Yeon-Hee Kim 研究教授以及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和德國漢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小組預測,無論人類是否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30-2050 年代北極都可能不結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自198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氣候科學家首次使用全球變暖一詞以來,這個詞已經家喻戶曉。過去幾十年來,隨著氣溫的升高,地球上的北極海冰面積迅速減少。北極海冰的減少導致北極變暖加速,這被認為是中緯度地區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原因。
黑線(無約束): 原始模型預測- 紅、藍、綠線: 模型預測受三個觀測數據集約束。結果預測,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北極海冰將在2030 年代全部消失,即使減排,海冰最終也將在2050 年代消失。資料來源:POSTECH
為了預測北極海冰消失的時間,研究小組分析了從1979年到2019年的41年數據。通過將多個模型模擬結果與三個衛星觀測數據集進行比較,研究小組證實,海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人類化石燃料燃燒和森林砍伐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過去41 年北極海冰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而氣溶膠、太陽和火山活動的影響則微乎其微。月度分析發現,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導致北極海冰全年減少,與季節或時間無關,但9 月份海冰減少的程度最小。
此外,研究還發現,IPCC 先前預測中使用的氣候模型普遍低估了海冰面積的下降趨勢,因此在調整未來預測的模擬值時考慮了這一因素。結果表明,在所有情況下,海冰面積的下降速度都在加快,最重要的是證實了即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也可能在2050 年代完全消失。這一發現首次強調,無論是否實現”碳中和”,北極海冰都有可能消亡。
北極海冰加速減少的速度超過了之前的預期,預計這不僅會對北極地區產生重大影響,還會對全球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海冰的減少可能會導致全球範圍內更頻繁地出現極端天氣事件,如嚴重寒潮、熱浪和暴雨,而北極地區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融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我們可能會目睹只有在災難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可怕場景在我們眼前上演。
領導這項研究的Seung-Ki Min 教授解釋說:”我們根據觀測數據對模型進行了模擬,證實北極海冰耗盡的時間比IPCC 之前的預測還要快。無論碳中和政策如何,我們都需要對北極海冰的潛在消失保持警惕。”他還表示,必須”評估北極海冰消失造成的各種氣候變化影響,並在製定碳減排政策的同時制定適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