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洞內的微小”Picoflare噴流”催生了強大的太陽風
太陽軌道器拍攝的圖像揭示了太陽日冕洞內的小型”Picoflare”噴流,這些噴流可能為太陽風提供能量,從而加深了我們對空間天氣起源的了解。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將這些噴流稱為”皮焰”噴流。他們認為,這些皮耀斑噴流可能為太陽風提供能量和等離子體。太陽風是從日冕中噴出的帶電粒子的連續流,是日光層內空間天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組馬賽克圖像顯示了從太陽大氣層外逸出的大量微小物質噴流。這些圖像來自歐空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陽軌道器航天器。圖片中顯示為橫跨太陽表面的深色條紋。這些圖像是”負片”,也就是說,雖然噴流顯示為黑色,但它們在太陽表面卻是明亮的閃光。圖片來源:歐空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軌道器/EUI 小組;致謝: Lakshmi Pradeep Chitt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CC BY-SA 3.0 IGO
與日冕洞的聯繫
太陽風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冕洞,日冕洞是太陽大氣層外部的區域。雖然人們猜測這些日冕洞可能是太陽風的主要來源,但太陽風如何從日冕洞中產生的確切機制仍然是個謎。為了深入研究這一現象,拉克希米-奇塔和他的團隊利用太陽軌道器航天器上的極紫外成像儀(EUI)觀測了一個日冕洞。他們確定了日冕洞內存在的各種小規模等離子體噴流。
這部影片是根據歐空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軌道器航天器於2022 年3 月30 日04:30 至04:55 UTC 期間的觀測數據製作的,去年曾發布過。它顯示了太陽南極附近的一個”日冕洞”。隨後的分析顯示,在觀測過程中釋放出了許多微小的噴流。它們在圖像上顯示為明亮的小閃光。每一個噴流都向太空釋放帶電粒子,即等離子體。圓圈表示地球的大小,以示比例。圖片來源:歐空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軌道器/EUI 小組;致謝: Lakshmi Pradeep Chitt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皮科法萊爾噴流的特徵
這些廣泛而微弱的噴流只有幾百公里寬,持續時間在20 到100 秒之間,速度約為每秒100 公里。它們的能量似乎來自於磁重聯。由於它們的動能相對較低,Chitta 和他的同事將這些結構命名為皮焰噴流。根據他們的計算,他們認為從這些數量眾多、頻率頻繁的皮焰噴流中流出的等離子體沿著日冕洞的開放磁場線輸送,可能會在整個太陽週期中為太陽風提供相當大的質量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