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達正在幫助尋找難以捉摸的珍稀北方毛鼻袋熊
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草食性穴居哺乳動物的命運已經所剩無幾,估計野外僅存315 只。現在,科學家們利用最新的地面穿透雷達(GPR)技術追踪北方毛鼻袋熊的踪跡,這種出了名的害羞動物每天大約有18個小時呆在洞穴的地下。
對於這些害羞、獨居的有袋類動物來說,這樣的非侵入性研究非常理想Brad Leue/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AWC)、袋熊基金會(TWF)和昆士蘭州環境與科學部(DES)的研究人員正在理查德-安德伍德自然保護區(RUNR)利用雷達技術探索袋熊3.5米深(11.5英尺)的洞穴。該保護區已成功建立了袋熊種群;袋熊曾廣泛分佈於澳大利亞東部,但自1982年以來,只在昆士蘭的埃平森林發現過袋熊。
袋熊基金會的利安-布魯斯南(Leanne Brosnan)說:”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項目–利用尖端技術揭示袋熊的古老智慧。這將使我們能夠首次從幕後窺探袋熊(在RUNR )的私人洞穴,讓我們對袋熊難以捉摸的生存狀態有了新的、寶貴的了解”。
儘管它們難以捉摸,但為放牧而開墾的土地以及來自兔子等其他貪婪的食草動物的激烈競爭使它們的數量和分佈範圍急劇縮小。這意味著北毛鼻袋熊比大熊貓和蘇門答臘虎還要稀有。
雖然GPR 系統看起來像一個美化了的手推式割草機,但它利用雷達脈衝來繪製洞穴的實時三維地圖,洞穴最長可達90 米(295 英尺),科學家們還對自然挖掘的避風港和DES 為使動物更容易搬進新家而創建的”起步”家園進行了比較。
GeoSpacial 技術員馬克斯-托馬斯(Max Thomas)在理查德-安德伍德自然保護區使用GPR 繪製洞穴地圖。
這是為尋找這些害羞和膽小的動物而打破常規思維的最新成果。北方毛鼻袋熊喜靜,只在夜間出來覓食六小時左右。當然,這也使得該物種難以捉摸,難以研究和開發保護項目。
“我們正在以一種人類從未有過的方式窺探北部毛鼻袋熊的洞穴,”AWC 高級野外生態學家安迪-豪(Andy Howe)說。”2015年,我們對南方毛鼻袋熊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但是,老式的GPR技術無法實時繪製出洞穴圖,也無法捕捉到更精細的結構細節。”
理查德-安德伍德自然保護區袋熊洞穴系統的初步輪廓Andy Howe/Australian Wildlife Conservancy
北部毛鼻袋熊是澳大利亞三種袋熊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有寬闊的鼻子、尖尖的耳朵、柔軟的灰色皮毛和黑色眼斑,體重可達30 公斤(66 磅)。它們的壽命約為30 年。袋熊有一些獨特的特徵,但最著名的可能是它們立方體形狀的糞便。
其他袋熊物種目前正在與廣泛寄生的疥蟎引起的致命的諷刺性疥癬作鬥爭。北方毛鼻袋熊唯一有記載的土著名稱是”Yaminon”。
GPR 項目的結果將於11 月公佈,請觀看下面的視頻,看看袋熊從洞穴中出來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