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下一次大流行病的最低成本方式:遠離蝙蝠
《柳葉刀-行星健康》雜誌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主張達成一項普遍協議,避免干擾蝙蝠及其棲息地,以此作為預防大流行病的一項措施。在2003 年爆發的SARS 冠狀病毒和COVID-19 大流行中,蝙蝠都被確認為病毒的來源。目前仍無法確定病毒傳播的途徑是直接接觸受感染的蝙蝠、在洞穴或類似環境中接觸蝙蝠體液,還是通過其他受蝙蝠感染的動物,我們很可能永遠無法得知。
退一萬步說,即使是通過實驗室事故釋放的病毒,其最初來源仍然是蝙蝠。但我們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細節才能採取行動。
眾所周知,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宿主,這些病毒可以感染其他物種,包括人類。它們是狂犬病、馬爾堡絲狀病毒、亨德拉和尼帕副粘病毒、冠狀病毒(如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的傳染源,果蝠也被堅信是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源。
預防流行病需要一個全球禁忌,即人類同意讓蝙蝠獨處,讓它們擁有自己需要的棲息地,不受干擾。資料來源:克萊門特-科洛普
一項新的分析指出了一種全球禁忌的價值,即人類同意放過蝙蝠–不是害怕它們,也不是試圖趕走它們或捕殺牠們(這些活動只會分散它們,增加人畜共患病蔓延的機率)–而是讓它們擁有自己需要的棲息地,不受干擾地生活。
如果說一盎司的預防確實勝過一磅的治療,那麼作者強調,人類必須採取最基本、最符合常識的上游措施,以降低我們再次發生大流行病的風險–在危險病毒可能從動物轉移到人類的界面。
“在一個擁有80 億人口的全球化世界裡,我們再也不能忽視我們與周圍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政策副總裁蘇珊-利伯曼(Susan Lieberman)博士說:”如果我們想防止下一次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我們就必須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而這可以從蝙蝠開始。”
簡而言之,人類必須改變與大自然,特別是野生動物和蝙蝠之間的破碎關係。與另一場全球大流行病(其破壞性可能更大)的代價相比,實施我們需要的人類行為改變所需的成本微不足道。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康奈爾大學野生動物健康與健康政策教授史蒂文-A-奧索夫斯基(Steven A. Osofsky)指出:”讓人類在全球範圍內協同工作,是我們面臨的大多數生存挑戰的基礎,從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到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崩潰,在這個時候,即使是在地方範圍內的真誠合作似乎也難以實現。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停止獵殺、食用和交易蝙蝠,遠離它們的洞穴,讓牲畜遠離蝙蝠集中的地區,如果我們能夠停止砍伐森林、使它們的自然棲息地退化(甚至開始恢復),我們就可以無可爭議地降低另一次大流行的機率。”
作者強調,允許蝙蝠生存和繁衍還將以蝙蝠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形式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紅利,例如控制蚊蟲和其他有害昆蟲,以及為各種重要作物授粉。他們的結論是,人類與其他種類動物的關係確實值得密切關注,但尊重蝙蝠及其所需的棲息地確實是真正上游預防流行病的最低懸掛果實–現在我們已經過了COVID-19 流行病三週年,這是一個”遲來總比不來好”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