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Studio Pro評測:大有改觀、小有遺憾
在耳機品類中,憑藉音質“一舉成名”的品牌非常多,比如擁有“核潛艇認證”的“深海塞耳”。但憑藉出眾的設計成為跳出耳機品類的限制,成為潮流符號的產品卻極為罕見:曾經引領了無數手機品牌耳機設計的蘋果“小白”可以算一個,正式開啟了智能手機TWS時代的AirPods算一個,Beats也算一個。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Beats馬上就能想到“動詞打次”和“True Music”這兩個著名老哏。有一說一,當年決定走潮流路線的Beats確實喜歡在聲音表現上“劍走偏鋒”,或者說嚴重偏科。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畢竟作為西海岸的“匪幫時尚單品”,Beats也確實在品牌初期憑藉重低音打開了市場,同時也開始以潮流符號的形式伴隨著電子音樂出現。比如由LMFAO和GoonRock製作發行的Party Rock Anthem中,就在MV中給Beats的耳機安排了不少戲份。
不過自2014年被Apple收購後,Beats的定位其實發生了一些細微,但足以改變品牌方向的變化。放心,Beats潮流符號的身份和麵向流行音樂的定位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在低音表現之外,現在的Beats開始在音質上有了更多的追求。比如前段時間小雷體驗過的Beats Studio Buds+,直到現在還是小雷平時出門用的TWS耳機。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麼剛剛發布的Beats Studio Pro,能否延續這份突如其來的驚喜呢?
從“偏科生”到“特長生”
如果說以前的Beats是一個只知道低音轟頭的“偏科生”,那小雷這次拿到的Beats Studio Pro毫無疑問是一個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且在低音方面表現優秀的“特長生”。不要小看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這基本決定了一款耳機的“泛用性”——只能聽重低音?還是啥都能聽,不過聽流行電音效果比其他耳機要好?
所幸,Beats Studio Pro屬於後者。
配合Apple Music的曲庫,Beats Studio Pro的低頻有一些延伸,但整體處於點到即止的水平,改良的40mm雙層振膜設計平衡了剛性和彈性,低頻和高頻都擁有一定的延展性,不會有過去Beats耳機那種一過中頻就“力竭”的感覺。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過在聽感上Beats Studio Pro的中頻和高頻還是有些許鬆散,以Flower Duet為例,高頻截止的感覺還是比較明顯。但對於大多數常見的流行曲目、甚至是偏向金屬風格的華麗金屬類曲目,Beats Studio Pro都能拿捏到位。以逮捕令樂隊的Cheery Pie為例,即使不使用Apple後製的空間音頻技術,Beats Studio Pro依舊能提供一定的聲相定位,元素複雜但不凌亂。
或者說,Beats Studio Pro是一款綜合素質不錯,也依舊帶著Beats標誌性音染的耳機。用Beats Studio Pro聽宇多田光、YOASOBI不會有齣戲的感覺,甚至用來聽MTV不插電版的Take On Me也非常合適。但如果想體驗Beats Studio Pro的全部表現能力,OneRepublic、Blitzkid或AC/DC的曲目會是更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又或者如果你想要“原湯化原食”,用Beats Studio Pro來聽Dr.Dre的G-Funk曲目,那當然更好不過了。
三種模式、兩個平台、一致體驗
就像小雷之前體驗過的Beats Studio Buds+類似,Beats Studio Pro和Apple品牌的耳機一樣,提供了主動自適應降噪、通透模式和空間音頻功能,iCloud賬戶快速匹配、Find My查找網絡等功能也一應俱全。就小雷短暫的體驗來說,Beats Studio Pro降噪和通透模式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在全新的麥克風矩陣下,Beats Studio Pro通透模式的表現非常自然,除了頭戴式耳機無法避免的壓感外,幾乎和不帶耳機沒有區別。降噪模式的噪音消除能力雖然比不上同價位的兩款著名旗艦降噪耳機,但也遠遠領先大多數TWS降噪耳機。而且因Beats Studio Pro在播放鏈路中加入了有反饋麥克風調節的耳機濾波器,Beats Studio Pro的音質在不同模式下幾乎沒有區別。
圖片來源:雷科技
此外Beats Studio Pro內置了重力加速計和陀螺儀,支持動態頭部追踪和個性化音頻選項。
由於Beats Studio Pro沒有採用Apple W2芯片,而是像Beats Studio Buds/Buds+那樣採用“Beats專用芯片”,這些功能在非iPhone平台上同樣也可以體驗到。只要下載Beats的App,Android手機也可以控制Beats Studio Pro的各項功能,甚至可以利用Google Fast Pair進行快速匹配、賬戶同步和定位查找。
就算你想搭配電腦使用,Beats Studio Pro也支持3.5mm和USB-C兩種工作模式,其中USB-C模式下也內置了三種不同的EQ模型模式。
優秀背後還留有遺憾
說完Beats Studio Pro的優點,接下里該聊聊我對Beats Studio Pro不太滿意、或者說認為還可以繼續改進的地方了。首先是Beats Studio Pro的工作模式:
剛剛有提到過,Beats Studio Pro支持藍牙、USB-C和3.5mm三種不同的工作模式,但在USB-C音頻模式下,Beats Studio Pro能且僅能在“Beats經典音效”“娛樂音效”和“對話音效”之間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只有“均衡”“低音增強”“人聲增強”三種工作模式,無法使用降噪功能。
確實,如果我想在電腦上用降噪模式,可以使用隨附的3.5mm AUX連接電腦,但如果我想用Beats Studio Pro中的DAC解析高采樣音頻文件,還想降低聲音時延,那很抱歉,Beats Studio Pro不能提供降噪功能。誠然USB-C音頻模式會繞開降噪,這個特性在業內非常普遍,但Beats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圖片來源:雷科技
再有就是Beats Studio Pro的佩戴舒適度了。在Beats Studio Pro,Beats已經對頭樑和耳罩作出了大量的改進,一體化皮革包裹的柔性記憶棉耳罩確實柔軟舒適,但受Beats Studio Pro一體頭梁設計的限制,耳罩間的距離和耳罩的高低依舊“聯動調節”,這意味著對於大頭圍的用戶來說,Beats Studio Pro依舊有夾頭的問題。
圖片來源:雷科技
此外Beats Studio Pro的折疊收納機構在我看來也有改進的空間:Beats為其配備了做工精緻的收納包,但不能“平攤”意味著Beats Studio Pro不能像其他旗艦降噪耳機一樣輕鬆塞進飛機、火車座椅背後的收納格中。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其次,Beats Studio Pro並沒有在耳罩或轉軸處加入佩戴傳感器或折疊識別觸點,這意味著Beats Studio Pro不能像同價位的其他耳機那樣摘下或收納自動暫停播放。如果Beats Studio Pro是一款售價千元左右,甚至定價1899元的耳機,在出色的聲音表現和雙平台支持面前,這些缺點其實也都可以忍受。
但問題在於Beats Studio Pro是一款定價2899元(349.99美元)的降噪耳機,在寶華韋健Px7二代價格下探到2600元,索尼、Bose和B&O在2000元價格區間“神仙打架”的時候,Beats Studio Pro選擇維持Beats Studio3 Wireless 2899元這個價位,在我看來似乎有些不接地氣。
圖片來源:雷科技
確實,Beats Studio Pro在聲音上表現得還不錯,在軟件功能上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競爭力,但在和用戶息息相關的使用體驗上,Beats Studio Pro的扣分點確實有點多。甚至在簡單體驗過後,小雷反倒更願意用的Beats Studio Buds+,至少Beats Studio Buds+不會因為在包裡受擠壓就自動將iPhone的音頻信號切換到耳機上。
不可否認,Beats Studio Pro在Beats的產品序列內確實是一款不錯的耳機,甚至在整個頭戴式降噪耳機中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我們也需承認,如果Beats想用Beats Studio Pro吸引更多新用戶,甚至是重塑大家對Beats的品牌認知,那Beats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