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射的中國第一顆“降水衛星”一眼看透颱風“泰利”
今年第4號颱風“泰利”,先後於7月17日22時20分前後、7月18日5時45分前後,在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沿海和廣西北海兩次登陸,成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作為我國第一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也是國際上第三顆主動降水測量衛星,4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風云三號G星(降水星),就清晰捕捉到了此次颱風降雨雲系的三維立體結構。
風云三號G星PMR降水雷達反演的7月17日20:48(北京時)降水率三維顯示
降水測量雷達是風云三號G星上的主載荷,也是國內首台星載降水測量雷達,主要用於災害性天氣系統的降水監測。
它採用Ku+Ka雙波段,可清晰觀測颱風、暴雨、暴雪等降水系統的內部三維立體結構。
風云三號G星上載荷降水測量雷達反演的7月17日20時48分的地面降水率(單位:毫米/小時)
從降水測量雷達反演的地面降水率圖片中,可清晰看到颱風“泰利”第一次登陸前1小時左右的颱風降水空間分佈情況。
通過不同層次降水的三維立體結構展示圖,可以發現強降水主要集中在主眼牆西偏北象限,受颱風風雨影響,湛江地區小時雨強接近200毫米/小時。
沿颱風中心經向和緯向降水廓線可以看到多個垂直的雨柱,北側雨頂高度最高達到12.5千米,降水粒子主要集中在7.5千米以下,粒子直徑普遍小於1.7毫米,部分對流旺盛的降水粒子直徑接近2毫米。
這代表此時颱風眼牆附近降水主要由低濃度小粒徑雨滴構成,局部強對流區由高濃度大粒子雨滴構成,降水效率高。
風云三號G星MWRI微波成像儀觀測的海面風速顯示,颱風登陸時最大風速超過35米/秒
微波成像仪(降水型)也是风云三号G星上的主载荷之一,它利用设置在大气窗区和氧气及水汽吸收线附近的微波通道,捕捉降水云中的水凝物资料,用以协同反演降水参数。
在此次台风监测中,微波成像仪观测到,台风登陆前后北部湾、琼州海峡地区海温高达30℃,有助于台风“泰利”的强度维持。
风云三号G星微波成像仪反演的海温合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