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糞中添加一种红色藻類可使甲烷排放量減少近一半
一種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紅色藻類已經顯示出巨大的前景,可以顯著減少奶牛腸道消化系統產生的令人擔憂的甲烷氣體水平。現在,一個科學家小組已經從動物的噯氣部位轉移到了其尾部,試圖找出糞便中產生甲烷的根源。
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在奶牛糞便中添加熱帶Aparagopsis taxiformis (AT)(又稱紅海翎),可將糞便中的甲烷產生量減少近一半。
雖然糞便排放的甲烷僅佔動物反芻時產生的甲烷的一小部分,但仍占美國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的10%左右。總體而言,奶牛產生的甲烷約佔甲烷總排放量的37%。據美國農業部估計,全美有9000萬頭牛在持續養殖。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動物科學研究人員Mohammad Ramin說:”我們的研究表明,與不添加AT的糞便相比,在奶牛糞便中添加AT可顯著減少44%的甲烷產生量。結果還表明,在日糧中補充AT的奶牛糞便中甲烷的產生量並不比未餵食藻類的奶牛糞便中甲烷的產生量低。”
這一切都歸因於藻類的主要化合物溴甲烷,它能自然阻斷甲烷氣體的生成過程。然而,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糞便中挖掘出這種植物的力量。
Ramin說:”已經有許多研究利用奶牛日糧中的AT來減少腸道甲烷的產生。但是,還沒有關於減少糞便甲烷排放的研究報告。”
從前端解決問題的一個顧慮是AT含碘量高。在奶牛中,這有可能使牛奶中的碘含量升高,從而導致甲狀腺問題等問題,極端情況下還會產生毒性。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含碘較少的AT菌株。雖然甲烷僅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左右,僅次於二氧化碳,但它在大氣中捕獲熱量的效率至少是二氧化碳的25倍。Ramin說:”糞便甲烷的產生確實造成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需要加以減少。我們的研究顯示瞭如何利用甲烷抑製劑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潛在途徑。”
雖然這只是一項小型研究,但科學家們希望它能為其他人研究AT如何阻止糞便中甲烷的產生鋪平道路。
這項研究發表在《可持續食品系統前沿》(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