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打了6個月特斯拉與國內車企“握手言和”
汽車市場上半年的“價格戰”,終於告一段落?7 月6 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 屆中國汽車論壇上,16 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此次簽署承諾書的車企佔據我國汽車市場90% 以上銷量,其中包括特斯拉、比亞迪、長城汽車、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中國重汽、奇瑞、江淮、吉利、蔚來、理想、小鵬等。
除了承諾不惡意打價格戰外,這份《承諾書》還包括其他內容,如“不誇大宣傳、不虛假宣傳”“質量為先、品質為本”等。
此次簽署承諾書意味著價格戰的結束?對汽車市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價格戰告一段落?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價格戰,其導火索是特斯拉在1 月份降價2~4.8 萬元的主力車型Model 3 和Model Y。面對特斯拉的降價壓力,多家新勢力車企紛紛跟進降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價格戰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至燃油車領域。3 月份,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了政企購車補貼,其中以東風系品牌為主,補貼額度非常可觀。這一舉措帶動了燃油車的降價連鎖反應,各地的補貼也陸續出現,車企也相繼跟進,呈現出“地方補貼+官降”結合式的政企聯動降價趨勢。
今年的汽車價格戰對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許多影響,但總體來看,其弊大於利。
儘管價格戰給一些車企帶來了一定的銷量提升,但考慮到去年同期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實際上價格戰的效果並不明顯。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 年6 月,我國汽車銷量預計達250.58 萬輛,環比增長5.22%,同比增長0.14%;2023 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量預計達1312.27 萬輛,同比增長8.84%。
但伴隨而來的是,價格戰讓考慮買車的人觀望情緒更加濃厚。消費者常常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降價往往會引起消費者觀望,漲價則可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動力。然而,大規模的降價並沒有帶來“訂單狂歡”,反而讓考慮購車的人更加觀望。
多家車企曾向《晚點Auto》透露,“(價格戰後),目前各個品牌都一樣,訂單效果一般”。一名豪華車企的銷售人員稱,進店客流量有所提升,但主要是來諮詢是否有更大的優惠力度。來店的消費者下單意願極低,而且之前的訂單用戶也不願意提車,這影響了交付進度,毛利更是無從談起。
更重要的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使車市價格體系失衡。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晚點Auto》採訪時表示,部分車企的大幅降價或者誇大宣傳只會加劇價格體系的混亂。甚至有的C 級車以B 級車的價格出售,B 級車則以A 級車的價格區間出售,這樣就讓原本的B 級和A 級車怎麼賣呢?
例如,上汽最新發布的飛凡F7,車身長度達到5 米,軸距長度達到3 米,是一款標準的中大型轎車,類似於寶馬5 系、奧迪A6L 和奔馳E 級,但售價(20.99 萬~30.19 萬元)不僅低於寶馬3 系、奧迪A4 這些中型轎車,甚至比定位中型轎車的Model 3 起售價還低了2 萬元。這背後是飛凡想通過低價格、高價值的策略,在同級別中脫穎而出。
這直接導致許多汽車企業的利潤被進一步蠶食。據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近期表示,特斯拉汽車的單車平均利潤達到10426 美元,此前已經降了3 萬元,如果再繼續打價格戰,仍有4 萬元的降價空間。相比之下,去年比亞迪的單車利潤為8854 元。也就是說,特斯拉單車利潤是比亞迪的8.5 倍。
二、捍衛先發優勢
那16 家車企簽署承諾書後,接下來汽車行業的未來會如何走向呢?
此次價格戰的直接原因是2022 年下半年購置稅減半政策透支了銷量,2023 年政策退坡後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然而,價格戰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電動化帶來的自主崛起。2022 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27.8%,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對燃油車市場帶來進一步擠兌。
目前來看,由於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 年年底,政策的不確定性消除。然而,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市場的競爭仍在繼續。比亞迪在6 月8 日的股東大會上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23 年將進入淘汰賽,處於供大於求階段。
因此,價格戰並不會完全消失,只是避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零跑汽車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徐軍錶示,價格戰是必然的,但降價只是一種決策,降本才是一種能力。技術的迭代將促進降本,規模效應將促進降本。在未來的競爭過程中,只有通過降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承諾書》的第二條中,提到“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誇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這或將改善友商之間的“碰瓷”、互相內涵、甚至互相攻擊的情況。
此前,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在某些車型中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引發了兩家車企的對峙。
最近的一起是,網絡上曝光了一張“理想L9,看不見的地方——十個不能說的秘密”海報圖,從車身尺寸、剎車、增程器等方面對理想L9 表達了質疑,以揭秘的形式抨擊,引起大量網友討論;7 月5 日,理想汽車官博發文,回應部分理想L9 質疑。
中國汽車市場通過產業規劃的前瞻性,獲得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先發優勢。此前的價格戰,確實能造成產業出清,但跑出來的企業也會元氣大傷。在全球車企都在加速轉型的當下,國內車企停止“內戰”,更有利於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