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或能改變人體細胞基因組結構有助解釋“長新冠”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科學家揭示了新冠病毒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一種獨特機制: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細胞的基因組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這一變化此前從未在其他冠狀病毒中發現。該研究不僅有助解釋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免疫方面的症狀,還能解釋“長新冠”。相關論文刊發於23日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學》雜誌。
人體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儲存在染色質結構中。此前有研究稱,一些病毒會劫持或改變人體的染色質,從而在細胞內成功繁殖,但新冠病毒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人體內的染色質一直是未解之謎。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前沿方法,全面描述了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類細胞內的染色質結構。
最新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後,正常細胞內許多原本結構良好的染色質會變形。例如,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一種名為a/B區的染色質結構的陰陽兩部分會開始混合在一起,這種混合可能導致被感染細胞內一些關鍵基因發生變化,其中包括關鍵的炎症基因白細胞介素-6,它會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引起細胞因子風暴。
研究還發現,新冠病毒也改變了染色質的化學修飾。已知染色質化學修飾的變化會對基因表達和表型產生長期影響。因此,新發現可能為理解新冠病毒對宿主染色質的影響提供一個新視角,這種影響可能與“長新冠”有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稱,近1/5感染新冠肺炎的美國人在急性感染恢復數月後仍存在症狀。研究人員希望最新發現為更多研究鋪平道路,以了解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
研究團隊總結道,最新研究闡明了新冠病毒改變人體染色質的獨特機制,未來他們將集中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做到這一點,研究結果將為保護染色質以及更好地應對新冠病毒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