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圖靈獎授予以太網之父Bob Metcalfe 其同名定律成為互聯網經濟基石
現年76歲的以太網發明者、3Com 公司創始人鮑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榮獲2022年圖靈獎。梅特卡夫於1946年出生在美國紐約,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他在計算機和通信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尤其是以太網(Ethernet)的發明成為了他最為人稱道的成就。
來源|智源社區
梅特卡夫在1970年代初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研究院(SRI)工作期間,開始著手研究計算機網絡。1973年,他在Xerox PARC(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工作期間,發明了以太網技術。以太網是一種局域網技術,可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憑藉這項創新技術,他為現代計算機通信和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梅特卡夫在1979年離開Xerox PARC後,創建了3Com公司。3Com公司專注於製造網絡設備,如網卡、集線器、交換機等,為當時快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市場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3Com的成功使梅特卡夫成為了一位備受矚目的企業家,也讓他在科技領域的地位更加穩固。
除了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梅特卡夫還具備豐富的學術背景。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2011年,梅特卡夫被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成員,以表彰他在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突出貢獻。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梅特卡夫一直關注技術創新和新興領域的發展。他曾擔任過《InfoWorld》雜誌的首席執行官及總編輯,以及多家科技公司的顧問和董事。如今,梅特卡夫教授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擔任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教授,培養下一代創新者和企業家。
梅特卡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發表過多篇關於網絡、技術和企業家精神的文章和演講,受到廣泛關注。他的觀點和見解為科技行業的進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創新發展的科技領袖,梅特卡夫還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擔任政策顧問,為政府部門提供技術發展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梅特卡夫還提出了“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這是一條描述網絡價值隨著參與者數量增加而呈指數級增長的定律。這一定律對於理解網絡效應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為一名研究生,梅特卡夫建立了這個接口,將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型計算機連接到Arpanet,這是現代互聯網的前身
梅特卡夫一直是網絡力量的忠實擁躉。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他幫助普及了一個觀念:網絡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而迅速增長,這個原則現在被稱為梅特卡夫定律。如今,互聯網無處不在,他的思維也更加宏大。他說:“關於人類狀況的最重要的新事實是我們現在突然相互連接。”
今天,梅特卡夫被授予圖靈獎,這是計算機科學領域每年頒發的最高榮譽,以表彰他在引領我們進入高度互聯時代所做的貢獻。50年前,梅特卡夫幫助發明了以太網,這是一種連接全球互聯網的局域網絡技術。他還在標準化和商業化這項發明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計算機網絡先驅史蒂夫·克羅克(Steve Crocker)與梅特卡夫一起致力於互聯網的前身Arpanet,他表示:“鮑勃是能夠洞察全局的人之一。”
梅特卡夫的職業生涯與我們的網絡能力同步發展。他於1946年出生在布魯克林,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電氣工程和工業管理。當他搬到哈佛大學讀研究生時,美國國防部正加大對Arpanet的投資。梅特卡夫提議為哈佛的主機構建一個網絡接口,但遭到了學校的拒絕。然後,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在那裡他在仍然是哈佛研究生的同時成為了一名研究員。1972年,他向論文委員會提交了關於這項工作的論文,但沒有通過答辯——他們說,這個主題不夠理論化。
然後梅特卡夫已經接受了在加州的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的工作。實驗室主管鮑勃·泰勒(Bob Taylor)讓他去加州完成博士論文。到了那裡,梅特卡夫開始為一台新的PARC計算機構建另一個Arpanet接口,同時尋找一個能讓哈佛滿意的理論主題。
梅特卡夫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家中,帶著他1973年博士論文的副本
在當時,算機網絡既是理論挑戰,也是工程挑戰。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在眾多用戶之間共享網絡訪問。電話網絡以最簡單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兩方之間的連接在通話期間鎖定通信通道,即使通道沒有被充分利用,其他用戶也無法訪問。對於電話對話來說,這種低效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對話很少長時間保持沉默。然而,計算機通信是以短時間內的突發為特點,這些突發通常被長時間的靜默隔開。
20世紀60年代初,計算機科學家倫納德·克萊因羅克(Leonard Kleinrock)證明了排隊理論——描述交通擁堵和其他排隊等待過程的數學分支,也可以描述數據在網絡中的流動。該模型向工程師展示瞭如何大幅減少靜默時間,Arpanet證明了這種方法在實踐中是可行的。但是,協調網絡中的流量並不容易。
1971年,夏威夷大學教授諾姆·阿布拉姆森(Norm Abramson)展示了一種與交通協調截然不同的激進方法,這種方法會讓任何城市規劃者感到震驚。他建立了一個名為ALOHAnet的無線電網絡,像Arpanet一樣,以小數據包的形式傳輸數據。但與Arpanet不同,ALOHAnet沒有試圖避免數據包之間的碰撞。相反,任何因碰撞而丟失或出錯的信息的用戶都會在隨機時間間隔後重試。這種“隨機重傳”類似於宴會上的交談禮儀:當兩個人同時開始說話時,他們都會停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試。等待時間的隨機性確保情況在幾次嘗試後得到解決。這種策略在低流量情況下效果很好,但當網絡擁擠到一定程度時,碰撞頻繁到無法傳遞任何消息。
梅特卡夫偶然讀到了阿布拉姆森關於ALOHAnet排隊理論的論文,他想出了一種避免僵局的方法。在梅特卡夫的模型中,用戶將根據碰撞的頻率獨立調整傳輸嘗試之間的平均等待時間:如果碰撞很少,他們會更快地重試;如果碰撞很少,就會更快地再次嘗試,如果網絡很擁擠,就會退縮,使通信總體上更有效率。這個模型使梅特卡夫的論文有足夠的理論份量通過哈佛大學的審核,他很快意識到他可以在他的新工作中把它付諸實踐。
梅特卡夫拿著一個原型的以太網適配器。它將早期的個人計算機連接到他在1973年幫助開發的第一個本地網絡
這是因為當時實驗室正在追求一種不同尋常的計算機網絡方法。Arpanet被設想為一種允許研究人員共享大型計算機的方式–強大但昂貴的機器。ALOHAnet也是將許多接入點連接到一個中央樞紐。在PARC,泰勒想像著在同一棟樓裡有許多計算機的本地網絡,他的新僱員梅特卡夫很快就開始設計它。
梅特卡夫在1973年5月的一份備忘錄中提出了他對本地網絡的設想。該建議結合了艾布拉姆森的隨機重傳系統、梅特卡夫對時間的調整以及對ALOHAnet模型的其他改進,以減輕碰撞的影響。其中一些理論創新是由其他研究人員開發的,但梅特卡夫是第一個將它們整合到實際的本地網絡設計中的人。
梅特卡夫的計劃還免除了ALOHAnet的中央樞紐。相反,計算機將通過一些無源介質進行連接。他想到了一種特定的電纜,它對實際的實施具有吸引力。但他指出,其他電纜或無線網絡在理論上也可以工作,而且隨著技術的改進,在實踐中可能效果更好。
為了避免強調具體的硬件,梅特卡夫將他的創意命名為”以太網絡”,後來簡稱為以太網。他的靈感來自於19世紀物理學家(錯誤地)假設的電磁波傳播的假想媒介。”梅特卡夫說:”這個詞是可以爭奪的,所以我們抓住了它。
到1973年11月,梅特卡夫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建立並運行了他們的第一個網絡。他繼續進一步開發設計,希望將其擴展到施樂公司之外,但高管們對新技術的商業化進展緩慢。到1979年,梅特卡夫已經受夠了。他離開了PARC,成立了自己的公司3Com,來做施樂公司不願意做的事情。”現在在Google工作的互聯網先驅溫特-瑟夫(Vint Cerf)說:”你不會把謙虛這個詞和鮑勃聯繫起來。”他接受了這個想法,並帶著它跑了。”
1973年5月的備忘錄的第一頁,梅特卡夫在其中闡述了他對以太網的願景。
在獨立創業後不久,梅特卡夫說服了施樂公司、英特爾公司和現已倒閉的數字設備公司的代表,將以太網作為本地網絡的一個開放的工業標準。其他公司推廣他們自己的技術,但以太網最終勝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的簡單性和梅特卡夫對標準化的早期推動。
1990年,梅特卡夫離開了3Com公司,成為一名評論家和技術專欄作家。這是他在從事一個職業約十年後第二次變得不安分,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他後來成為風險資本家,並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擔任教授。梅特卡夫對促使他做出如此巨大改變的原因有一套理論。”你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然後你沿著學習曲線往上走,然後你就什麼都知道了,”他說,用手指劃出一條曲線。他指著曲線的中間,補充說:”我通過經驗發現,有趣的部分就在這裡。”
多年來,以太網也進行了調整,最初的技術細節幾乎沒有保留。但它作為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個人計算機網絡的國內管道,繼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以太網使之成為可能,”瑟夫說。”它確實是一項巨大的授權技術。”
不到一年前,梅特卡夫在76歲時又做了一次職業調整。他現在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研究超級計算機在能源和其他領域複雜問題上的應用。”我仍然處於學習曲線的早期部分,”他說。”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圖靈獎(Turing Award),由ACM 於1966 年設立,全稱ACM 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圖靈獎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先驅、英國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 Turing),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正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圖靈獎對獲獎者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因此,圖靈獎也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之稱。
截至目前,獲此殊榮的華人學者僅有1 位,即2000 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2005 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2011 年擔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2017 年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