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支持美對華芯片管制美國製造成本比台灣高50%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芯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受台媒《天下雜誌》特別邀請進行現場會談,並討論了台積電創立歷程、半導體製造鏈價值維護、全球晶圓代工趨勢等問題。
兩人就書中對於台積電、張忠謀本人的描寫進行互動討論,座談過程中也不乏張忠謀揶揄英特爾建晶圓廠是“獨舞”、再申美國製造成本高於中國台灣50%、抱怨台積電美國工人不服管等看點。
半導體製造多元化、集中化要達到微妙平衡
對於多元化供應鏈,張忠謀表示這已經是進行式。張忠謀以中國台灣製造業轉移到美國為例,此外,張忠謀還提到了多元化供應鏈建立過程,成本勢必會上升,預期美國製造的成本比中國台灣製造多50%,而且這一比例可能比預想得更多。
米勒則認為,半導體製造多元化跟集中化要達到微妙平衡。他提到,對於地緣政治的風險,衝擊半導體製造。米勒分享,半導體製造需要經濟規模,但也要考慮如果過度集中,稍有差池,世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主持人再提問,英特爾在美國打造自己的晶圓代工有什麼利弊?米勒表示,從頭打造晶圓代工,並不是那麼容易,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參與在供應鏈中。如果自己打造供應鏈,對企業而言是利多,但恐怕斥資很多錢也不會讓技術到位,尤其像台積電擁有競爭優勢的規模,全球分工是必然的趨勢。張忠謀補充回應,引用英偉達CEO黃仁勳講過的比喻,台積電已經學會跟四百個夥伴一起共舞合作,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跳舞。
集中化程度下降。不過米勒表示,芯片產業像是存儲芯片集中於韓國生產、邏輯芯片集中於中國台灣,光刻機生產則在荷蘭,5年後再來討論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應該會看到很大改變。如同米勒在《芯片戰爭》中提到如原物料、材料、設計服務等“鎖喉點”,也都是芯片戰爭的關鍵因素。
據悉,米勒當初寫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就是因為半導體製造的影響無所不在,但當他寫完這本書,整個賽局又改變了。
支持美對華芯片管制中國大陸會成為獨立派系
對美國出台一系列半導體產業政策,以遏制中國大陸芯片發展的做法,張忠謀表示,“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他提到,因為可以讓中國大陸發展芯片的腳步緩下來,但芯片生產移回美國,就無法延續成本下降的趨勢,半導體芯片無所不在趨勢發展就會受到影響,這恐怕也會是新賽局。
對於“全球化已死”論點,張忠謀今日也再度提到,在芯片產業中,從美國對中國的管制與實體清單等作法來看,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瀕臨死亡。但全球供應鏈的“分叉”和全球化的逆轉將提高價格並降低普遍性為現代世界提供動力的芯片。“當成本上升時,芯片的普及將停止或大幅放緩。”他補充說道。
張忠謀還提到,美國對中國台灣也有所提防。中國台灣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讓美國認為不能全然仰賴中國台灣。張忠謀認為,這對於中國台灣而言是一種困境,必須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據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有過類似的表示。
張忠謀表示,儘管中國大陸野心勃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他認為中國大陸技術起碼落後中國台灣五、六年。張忠謀列舉,他看過中國大陸生產最先進的芯片時遭遇困難,但台積電五、六年前就能輕易製造那些芯片。
米勒則認為,半導體產業鏈未來五到十年內會出現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兩個派系。米勒認為在沒有戰爭發生的情況下,未來五年、十年半導體供應鏈供應鏈會有兩極分化現象,張忠謀表示認同。米勒指出,很多國家都強調要擴大半導體投資,如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可以預見,未來芯片投資規模會愈來愈大,並且已有多個國家如此施行。
“工作文化”既是絕招又是阻礙?
對與台積電的“工作文化”,張忠謀一直如數家珍,視為勝過美國、日本與韓國同行的秘訣。他解釋到,在芯片業刻機會全年無休24小時的運作,如果在美國光刻機半夜故障,大概要隔天早上才會有人來修理;反之在中國台灣,半夜兩點就修好了,這就是工作文化產生的競爭力。他補充說到,中國台灣有很好的技職學校,培養出很專業、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這些負責維護光刻機的工程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高純度、高要求的“工作文化”給使台積電美國廠各種水土不服。據外媒Evertiq報導,由於缺乏合格和有經驗的工人以及持續的疫情,台積電的美國工廠正在努力應對工期延誤,該項目已經比原計劃晚了三到六個月。
去年年底,台積電也嘗試過將大批中國台灣本地員工從總部運往美國工廠,並從美國當地招聘了不少工人。結果中國台灣人遇上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美國工人又不能接受台積電總部工人三班倒、週末輪班以及常態化夜班的工作機制。
沒預到台積電會有如今的規模
張忠謀對《芯片戰爭》表示讚賞,“我認為對一本書最高的讚譽就是,我真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場懷舊之旅,因為我親身參與了芯片戰爭各個階段。”他也提出,《芯片戰爭》有些小小的要修正之處。
張忠謀解釋到,例如書中過度強調中國台灣政府在台積電成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事實是政府只是投資者的角色,而且還不是心甘情願的投資者。張忠謀回憶,台積電成立七年後即1994年公開掛牌上市以後,政府立刻把48%的持股賣掉——“簡直是巴不得立刻賣光”,不過政府有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
隨即,米勒提問張忠謀,創建台積電時預想過之後十年、二十年會有什麼結果嗎?張忠謀表示,當時沒有預料到台積電會有這樣的規模和可能性。
張忠謀表示,1987年建立了台積電,當時只希望公司可以活下來而已。另一方面,張忠謀表示不想讓政府失望,因為政府在台積電前幾年遇到很多困難時給了台積電半數的投資。但是從1991年開始,台積電成長飛快,年復合成長率連續十年超過50%。
(校對/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