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走過30週年快速回顧這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
在我們擁有大量內核、超高時鐘速度和集成圖形的CPU的現在,回顧一下真正是個人電腦行業革命的處理器是很有意思的。我們說的是第一個英特爾奔騰處理器,它在30年前的這個月,即1993年3月22日推出。
奔騰被設計為該公司x86系列處理器的繼任者,它是英特爾i486芯片的繼承者。但Pentium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根據《紐約客》的一篇文章,這是因為英特爾無法獲得”586″的商標。英特爾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決定僱用一家營銷公司Lexicon來想出一個新名字。英特爾的內部營銷團隊說,新名字必須聽起來像一種成分,所以Lexicon看了看”鈉(sodium)”,然後把”ium”從這個詞中去掉。然後,它創造了數千個結尾有”ium”的名字。正如Lexicon的創始人David Placek所說。
Placek說:”我記得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一個人在辦公室裡翻閱一份清單。上面有”Pentium”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是五角大樓(Pentagon),我想,嗯,這很有趣,因為它是一個形狀。”然後他想起了”pente”在希臘語中是5的意思。我想,等一下,我們正好要從486升級到第五代,即586。”
在得到英特爾的批准,並確保這個名字不會侵犯任何其他商標後,英特爾於1992年9月正式宣布了奔騰處理器。順便說一下,Lexicon繼續為Research in Motion的革命性智能手機創造了”黑莓”這個名字。
與英特爾i486芯片相比,最初的奔騰在性能和硬件規格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奔騰能夠通過兩條整數管線在每個時鐘週期處理兩條指令(IPC),而且與i486相比,它有一個更快的浮點單元(FPU)。第一個版本是在0.8微米或800納米工藝上製造的。它的最高時鐘速度為66MHz,自帶8KB的L1緩存,4MB的可尋址內存,以及310萬個晶體管。相比之下,目前英特爾第13代酷睿芯片的最高時鐘速度為6.0GHz,最多有24個內核,總緩存(L1、L2、L3)超過70MB。雖然英特爾不再正式透露其新芯片的晶體管數量,但有估計稱第13代酷睿型號的晶體管可能多達259億個。
英特爾奔騰的名字和處理器都是該公司的一大銷售亮點。然而,1994年,林奇堡學院的數學教授托馬斯-R-尼科利(Thomas R. Nicely)宣布,他在奔騰的浮點單元中發現了一個缺陷,可能導致該芯片在某些高端計算任務中產生錯誤。雖然浮點單元的缺陷極為罕見,但它仍然引起了許多基於奔騰的個人電腦用戶的擔憂。在一波關於芯片問題的不良宣傳之後,英特爾終於在1994年12月宣布,它將用沒有浮點缺陷的處理器免費替換任何舊奔騰處理器。
英特爾設法從那次令人尷尬的奔騰缺陷事件中恢復過來後,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繼續以奔騰的名義發布新的CPU,作為個人電腦的中級或高級處理器。2006年,英特爾推出了其酷睿系列處理器,並將奔騰品牌名稱調整為更便宜、性能更低的CPU,專為經濟型PC設計。2022年9月,英特爾表示,它計劃在2023年退出其移動處理器的奔騰和賽揚品牌,而且它的奔騰很可能不會被用於其未來的任何台式電腦。
然而,第一款奔騰處理器及其後續產品的遺產至今仍在延續。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消費互聯網的興起,大量的人購買了裝有奔騰處理器版本的PC,用於上網、玩《毀滅戰士》和《雷神》等遊戲,等等。個人電腦從以前是計算機開發人員和富裕家庭才買得起的產品,很快就成為20世紀90年代的基本家庭用品,而英特爾奔騰處理器系列在這些個人電腦中佔了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