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場消融手術開始被用於治療常見的心律失常
房顫(AF或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人。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程序,顯示出作為一種安全、快速和有效的替代現有手術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的巨大前景。
患有房顫的人,心臟的上腔(心房)不規則地跳動或”撲動”,因此血液不能很好地流向下腔(心室)。房顫可以是一次性的,偶爾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狀況。
持續性房顫的治療很重要,因為不規則跳動的心房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可以脫落並在血液中循環,停留在大腦的血管中,引起中風。治療方法包括減緩或恢復心律的藥物治療、減少血栓形成的血液稀釋劑或手術。
手術,即導管消融術,是對藥物治療沒有反應的有症狀的房顫的一種有效治療。一根長而靈活的管子通過腿部、頸部或鎖骨下的靜脈被送入心臟血管。傳統的方法是熱消融,即對引起心律失常的組織進行加熱或極冷處理,消融(破壞)該組織並形成疤痕組織,以幫助防止其複發。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使用電脈衝來消融心臟組織,並發現它在治療房顫方面與熱能一樣有效。此外,它更快,與熱能有關的並發症的風險也更小。
該技術被稱為脈衝場消融,它使用電脈沖在心肌細胞的膜上形成微小的孔,導致細胞死亡。它以前被用來通過靶向和殺死腫瘤細胞來治療癌症,但最近才被認為適用於治療心律失常。
這項研究在九個國家的41個地點進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法國、日本、荷蘭和西班牙。參與者有對藥物治療沒有反應的房顫。一半的參與者患有陣發性房顫,即心律失常的發作是自行終止的,不會持續超過一周;另一半的參與者患有持續性房顫,即發作持續至少一周,不會自行終止。
醫生們首先對每個參與者進行了治療,以獲得脈衝場消融技術的經驗,然後在所有地點進行了另外300次手術。
在患有陣發性房顫的參與者中,66%的人在手術後3至12個月內沒有發作過房顫。在那些患有持續性房顫的人中,55%的人在同一時期沒有房顫發作。這些比率與熱消融術的結果一致。
與熱消融相比,手術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非常低–每個參與者組中都有一個–熱消融可能會對心臟瓣膜和血管造成損害。
此外,脈衝場消融手術耗時不到一小時,比通常需要兩個或更多小時才能完成的熱療方法快得多。所有參與者都報告了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tul Verma博士說:”該手術的療效與我們在熱消融中看到的相似,但我們得到的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許多醫生認為,脈衝場消融將成為未來消融的主要方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確實是一種範式轉變。”
研究人員注意到該研究的局限性,特別是沒有使用對照組。雖然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該程序的安全性,但研究人員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脈衝場消融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將得到提高。
該研究發表在《循環》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