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新故事:將供應鏈的故事講上“兩會”
前幾年,小米打造生態鏈版圖,在眾多智能設備領域進行佈局,逐步讓米家終端智能產品滲透到IoT的各個市場中。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下半場後,雷軍不再側重講生態鏈的故事,而是講起與小米業務相關的供應鏈的故事。
近日,雷軍將“供應鏈”的故事講上了“兩會”。2023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雷軍準備了3份建議案,其中一份關於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雷軍建議,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佈局。
同樣在這個月,“小米百億基金”開展了第二輪融資,募資規模已從去年60多億增至90多億元。而這支基金的投資目標著重於集成電路以及相關上游及下游領域。
小米關於供應鏈的故事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國金證券此前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9月底,小米投資佈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的企業多達62家。
一直以來,“性價比”是小米身上最深的標籤。這也成為小米被外界詬病“自研技術能力不足”的原因。而對上游核心供應鏈企業或技術企業的投資,表明小米希望強供應鏈話語權的決心。
供應鏈佈局的開啟,是雷軍和小米試圖抓住市場機遇的一次蓄力與嘗試。
雷軍的新故事能否講成?
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發聲”
去年8月亮相之後,有關小米仿生人形機器人CyberOne的消息一直不多。不過最近從小米傳出的動態來看,雷軍希望能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這個賽道上有更多的突破。
在關於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中,雷軍認為,目前我國在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已取得關鍵突破,但仍然面臨核心部組件性能有待提升、應用需求牽引不足、不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應用生態和配套支撐體係不健全等挑戰。
為此,他建議: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佈局;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加速場景應用培育。
去年6月,在馬斯克“將推出人形機器人”效應下,仿生人形機器人相關概念成為國內資本市場上的熱門概念,這個細分賽道也成為機器人行業最熱的賽道。
兩個月後,小米先於特斯拉在雷軍年度演講會上發布原型仿生機器人CyberOne(內部藝名“鐵大”),這股熱情也隨之達到峰值。
小米推出的CyberOne不是PPT,也不是道具,是可以拿出手的原型機,能與人進行互動。遺憾的是,CyberOne的成本每台高達六、七十萬元,尚無法實現量產。彼時,雷軍坦承,形仿生機器人的技術集成度最高、難度也最大,小米還處於剛剛起步的第一階段。
將視線轉向國外,特斯拉在去年AI Day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同樣沒有達到此前宣稱的水平。用馬斯克的話來說,“它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走路,但我認為它會在幾週內走路。”
馬斯克此前放出豪言:擎天柱Optimus的目標價格可能低於2萬美元,還要量產百萬台之上。然而,馬斯克在特斯拉投資者日上透露了擎天柱Optimus的最近進展:“無法正常工作,不過情況正在好轉。”
特斯拉仍在不斷加大關於人形機器人的投入。全天候科技發現,特斯拉中國近期發布了機器人方向的崗位招聘信息,包括自動化控制工程師(機器人)、電氣設計工程師-機器人開發及其應用方向。
機構給出的前景很誘人。全球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5億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億美元。民生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手機、汽車後的又一入口,商業價值巨大。
但不可否認,仿生人形機器人賽道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賽道。
就國內而言,擺在這條賽道面前且不得不解決的現實還不少,如核心零部件、機器人底層操作系統與芯片、系統設計軟件等。
百億基金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
在去年首次募資超60億元後,“小米百億基金”在這個月又展開了第二輪融資。
3月2日,金山軟件公告稱,公司附屬公司武漢金山、小米北京、小米武漢等,與其他投資者訂立合夥協議,內容有關成立集成電路相關領域股權投資基金,預期總規模100億元。
除雷軍系的小米、金山外,該基金LP還包含北京國資背景的北京市引導基金、亦莊國投,天津國資北京的天津海創,以及海南華盈開泰、廣州華多、興証投資、兆易創新等。
相較去年7月首次募資,該基金多5位新面孔:武漢金山、北京市引導基金、納星創投、帝奧微、信銀浩鴻。基金規模也從首次融資的63.3億元增至90.3億元,接近百億目標規模。
工商信息顯示,該基金全名為: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小米智造”),2021年9月18日註冊成立,2022年4月6日完成備案。
對於該基金的作用,金山軟件稱:主要從事股權投資或準股權投資,或對非上市公司進行投資相關活動。
主要對象便是集成電路,以及相關上游及下游領域,涵蓋新一代信息科技、 智能製造、新材料、人工智能、顯示器及顯示裝置、汽車電子,以及有關移動終端消費品、智能裝置的上游及下游應用及供應鏈。
從中不難發現,這些與小米當前業務手機、汽車密切相關。一直以來,小米的大部分投資業務基本圍繞其主營業務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技術提升和產業鏈佈局,例如人工智能、物聯網、汽車和半導體等。
自宣布造車以來,小米就通過投資及入股等方式,佈局多家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據國金證券此前統計,早在2021年9月底,小米投資佈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的企業多達62家,其中智能駕駛佈局17家企業,智能電動佈局13家企業,智能座艙佈局6家企業,當中有22家企業是2021年新增投資。
此前,小米多數半導體投資動作是通過小米長江產業投資基金完成的。小米智造成立後,其更聚焦小米汽車業務協同投資方向。
公開信息顯示,小米智造目前對外投資的十餘個項目,均涉及汽車產業鏈,包括汽車產業鏈半導體、動力電池、核心設備零件等多個環節。
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雷軍佈局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領域,與此前佈局小米生態鏈如出一轍。這有利於其進一步提升整車業務的垂直整合能力,保障汽車關鍵零部件和軟件系統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