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補貼戰:京東急了,拼多多阿里壓力大了,線下實體難了……
京東百億補貼戰已經全面打響。當前,打開京東APP,在首頁顯著位置即可看到京東百億補貼頻道,活動將長期在線。根據京東介紹,京東百億補貼是其聯合品牌、商家直接對商品進行補貼,消費者無需領券等複雜操作,可直接搶購。
京東百億補貼戰打響,用戶第一直覺是去各平台比價,從目前來看,在百億補貼頻道裡,京東的部分產品確實更便宜了,做到了比拼多多更低的價格。比如京東的iPhone 14 128GB 版本,定價為4979 元。而拼多多相同版本的定價是5029 元,便宜了50 元。
iPhone14 256G版本,拼多多是5959元,京東是5859元, iPhone13 256G,京東補貼價是5529元,而拼多多iPhone13 256G是5499元。
總的來說,這一波百億補貼,京東還算是有誠意的。
而百億補貼過去長期以來是拼多多的標籤,京東這波補貼戰,壓力無疑來到了拼多多這邊。
京東上線百億補貼,源於京東正在感受到越來越強的危機。前幾年,京東推出主打下沉市場的“京喜”APP,後來又推出了京東特價版,運營過百億補貼活動,但因為APP的使用率太低,僅出現在子頻道,品類少,優惠力度相對拼多多沒有競爭力,所以效果並不好。
如今京東在首頁長期上線百億補貼,看起來要動真格了。
從外因來說,拼多多的增長速度不僅讓阿里焦慮,也讓京東煩惱。過去幾年,拼多多的增長速度比京東快得多,它的規模(以GMV計算)有可能在今年超過京東。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的GMV規模,拼多多是24410億、京東是32900億,差距為8500億,2022年雙方差距很可能縮小到5000億左右,今年拼多多甚至可能實現反超。
從市值角度看,拼多多市值已經是京東的1.65倍,利潤方面更是京東的數倍,京東行業老二的位置不保。
在過去,京東一直在與阿里美團競爭糾纏,但如今,拼多多成為了京東最大的對手,按照增長速度,未來幾年拼多多在GMV、市值等方面有可能拉開與京東的距離,電商市場或成為阿里與拼多多雙雄之爭,這才是京東焦慮的根源。
京東百億補貼,拼多多壓力大了,但這是一場苦戰
在正式上線之前,京東就已經發起了補貼大戰,在此前的一波補貼中,有業內人士注意到,以iPhone PRO 256G全網通版本為例,京東百億補貼價格是7579,拼多多百億補貼價格是7699,京東便宜120元。但是幾個小時後的18點拼多多就做出了價格調整。
從當前的部分產品的價格來看,京東的讓利幅度很大,表現了一定的誠意,但是相對於拼多多的價格優勢並不算大。
在手機數碼產品中,京東的價格優勢集中在iPhone產品,部分國產手機產品價格依然是拼多多要更低,比如紅米K40S 256G,京東是1839 元,拼多多是1819元。隨著後續拼多多的調價,京東也有壓力。
不過,京東的優勢是平台商品的品質信任度要更高,雖然拼多多這些年有改善,但消費者對拼多多或依然存在商品品質上的顧慮。
京東打響百億補貼大戰,拼多多大概率會跟進,因為百億補貼是拼多多的標籤,那麼現在就比誰更能燒錢,更具備成本控制能力,拼多多百億補貼已經打了好幾年,無論流量成本、用戶心智層面都有一定優勢,比成本控制,商品品類、比燒錢,暫時還看不到京東有更大的優勢。
目前來看,京東百億補貼上線產品數量與品類還是少於拼多多百億補貼,就拿手機產品來說,在iPhone之外,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基本覆蓋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所有主流手機品牌與型號。
京東當前補貼的手機品類主打iPhone,其他品牌還不齊全,iPhone之外,只有華為小米部分產品,產品的豐富度不如拼多多,OPPO、vivo、榮耀等手機也只有少量的產品品類。
不過,在數碼3C品類是京東的主場,京東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拼成本,京東與拼多多各有優勢。價格戰其實就是成本控制戰。對於電商商品來說,成本受制於採購價、流量成本、倉儲、物流、配送、周轉率、賬期等因素影響。
拼多多在流量成本、賬期上佔據優勢,而京東在倉儲、物流、配送、周轉率這幾個方面,京東的大標配與自營商品優勢要更大一些,如果周轉快,綜合成本也可能做到更低。
有業內數據顯示,iPhone線上佔據全市場份額大約50%,而京東在線上的佔比又是大約50%,這意味著,作為Apple的經銷商,京東(自營)的採購規模與拿貨價是很有優勢的。
但總的來說,要打贏拼多多的難度在於,拼多多勝在商業模式比京東更輕,拼多多是“工廠直銷”模式,產品多為白牌,價格低廉實惠,總體上京東自營以及物流成本要更大一些。
其次是拼多多“社交+電商”的流量模式降低了流量成本,在下沉市場佔據了用戶心智,過去京東“京喜”一直也想撬動下沉市場,但難言成功,京東在市場認知與流量成本上還打不過。
此外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對用戶心智的佔據很明顯,後來者想要超越拼多多搶奪用戶心智和市場,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投入和成本。
總的來說,京東百億補貼,肯定是可以拉動一波流量與銷量,但從當前來看,京東無論是品類上還是價格、流量成本上,還看不到顯著的優勢。
而且京東也很難做到不計成本的投入,或將設置補貼的時間期限與止損線。而拼多多的補貼戰已經有很多年,京東要打補貼戰,是意識到了危機,路子走對了,但覺醒的太晚,這場仗可能注定打的很艱難。
阿里拼多多或大概率跟進,線下實體商城更難了
此外,基於電商的消費頹勢,京東開啟百億補貼大戰之後,壓力肯定會來到拼多多與阿里這邊,而拼多多要守住百億補貼主場,或將跟進調價之外,阿里或許也不會無動於衷,阿里或大概率會跟進加碼,將百億補貼推向白熱戰。
阿里的優勢是不缺優質的頭部商家,只需要讓出一部分流量扶持這些商家去競爭,也能取得一定的戰果。
但是阿里現在的一個問題是,淘系的流量成本比拼多多要更貴一些,如何花更多的投入去留住流量與人氣,如何在價格讓利上做出優勢,也需要果斷堅決一點了。
總的來說,拼多多與淘寶的壓力都是真實的,不過我們更不能忽略的一個群體是,線下數碼商城。百億補貼成電商平台常態,線下商業實體的日子要越來越難了。
當前京東的主場是3C數碼電子產品,這類產品在線下有大量銷售渠道,包括各城市的數碼商城與手機線下門店,電商越吸引眼球,線下商業冷落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過去,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電腦城,但現在,線下數碼城倒閉的越來越多,原因也並不復雜,線下數碼城價格不透明,商家銷售缺乏誠信,坑人的套路層出不窮,電腦城坑人,是許多過去曾在數碼城購物的用戶難忘的記憶。
而當前電商平台發展越來越規範,線上價格透明,服務、質量與售後都有保障。
這種百億補貼大戰,而京東要維持數碼3C產品的主場優勢,拼多多過去又長期針對手機數碼產品在大打補貼戰,為了維持它的低價優勢,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價格,接下來會導致淘寶天貓等眾多平台跟進,或進一步對線下商城造成衝擊。
當前,手機廠商都在大力擴建線下門店,而線下門店現在價格上已經沒有競爭力了,筆者前段時間去了一個授權iPhone線下門店,問價格的時候,發現其產品比線上居然要貴100~200元。
因此,這也可能進一步倒逼線下商業實體向品質化的性價比路線、更高的服務標準以及新零售方向轉型。
線下無疑更需要做好商品品質與服務。正如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網友反饋,實體近年來生意不好,但山姆會員店卻人山人海。
而這背後是山姆有寬敞自由的空間、會員制的入場方式,更好的購物體驗以及更具性價比、有入駐門檻的品質商品。
有網友說,山姆購物不用擔心東西有質量問題,退換貨也方便,入駐的品牌都是精挑細選的品牌,而山姆的糕點不錯,好吃實惠外面買不到等。
此外,我們也看到,沃爾瑪轉型做電商也能做到歐美第二,一度做到印度第一,這其實都值得國內實體商城的反思。
總的來說,京東在過去一直把美團和阿里當對手,但現在醒過來,要對標拼多多,而且決心堅定,壓力也來到了拼多多這邊。
這意味著拼多多要守住百億補貼的價格優勢,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而且這是一場長時期的消耗戰。
在這場消耗戰當中,品牌商也需要配合平台跟著讓利,可以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而無論是線下實體還是線上電商,都需要在價格戰之外,思考用性價比的品質商品來留住消費者,而不是通過價格戰把商品品質越打越差,這種內耗最終會是多輸。
無論是電商平台還是線下實體、平台品牌商家,對此都要有清醒的認知了。
文/王新喜
來源:王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