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流行的無糖甜味劑赤蘚糖醇與心髒病和中風的高發率有關
克利夫蘭診所的新研究顯示,赤蘚糖醇,一種流行的人工甜味劑,與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研究結果昨天(2023年2月27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對美國和歐洲的4000多人進行了研究,發現那些血液中赤蘚糖醇水平較高的人遭遇重大不良心臟事件(如心髒病發作、中風或死亡)的風險升高。
他們還研究了將赤蘚糖醇添加到全血或分離的血小板中的效果,血小板是凝結在一起的細胞碎片,用於止血並促成血栓。結果顯示,赤蘚糖醇使血小板更容易激活並形成血塊。臨床前研究證實,攝入赤蘚糖醇會增強血栓的形成。
赤蘚糖醇是一種糖醇,經常被用作各種食品和飲料產品的低熱量甜味劑。它的甜度約為普通糖的70%,但只含有極小的熱量。赤蘚糖醇也經常被用於無糖和適合糖尿病患者的產品,因為它不會明顯提高血糖或胰島素水平。
高級作者、Lerner研究所心血管和代謝科學部主席、克利夫蘭診所預防心髒病學部主任Stanley Hazen博士說:”像赤蘚糖醇這樣的甜味劑近年來迅速流行起來,但需要對其長期影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而心髒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們需要確保我們吃的食物不是隱藏的貢獻者。”
人工甜味劑,如赤蘚糖醇,是低卡路里、低碳水化合物和”酮”產品中常見的食糖替代品。含有赤蘚糖醇的無糖產品經常被推薦給患有肥胖症、糖尿病或代謝綜合症的人,他們正在尋找幫助管理他們的糖或熱量攝入的選擇。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也較高。
Stanley Hazen博士領導的克利夫蘭診所的新研究表明,赤蘚糖醇- 一種流行的人工甜味劑,與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
赤蘚糖醇的甜度約為糖的70%,是通過玉米發酵而產生的。攝入後,赤蘚糖醇很難被身體代謝掉。相反,它進入血液並主要通過尿液離開身體。人體自然產生低量的赤蘚糖醇,因此任何額外的消費都會累積起來。
測量人工甜味劑很困難,而且標籤要求很少,往往不列出個別化合物。赤蘚糖醇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定為”普遍認為是安全的(GRAS)”,這意味著不需要進行長期安全研究。
作者指出了後續研究的重要性,以確認他們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現。該研究有幾個局限性,包括臨床觀察研究證明了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
“研究顯示,當參與者飲用一種人工甜味飲料,其中含有許多加工食品中發現的赤蘚糖醇的量,在血液中觀察到明顯升高的水平達數天之久–水平遠遠高於觀察到的增強凝血風險的水平,”Hazen博士說。”重要的是進行進一步的安全研究,以檢查一般的人工甜味劑,特別是赤蘚糖醇對心髒病發作和中風風險的長期影響,特別是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
作者建議經常接觸赤蘚糖醇的消費者與醫生或註冊營養師交談,以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食品的選擇和個性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