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證明了關鍵物理定理在量子世界的有效性
波恩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統計物理學中的一個關鍵定理適用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這一發現使得對這些量子”超級粒子”的特定屬性的測量成為可能,為推導出原本難以觀察到的系統特徵提供了一種手段。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薩蒂恩德拉-納特-博斯在20世紀20年代預測的一種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組玻色子,也就是具有整數自旋的粒子,坍縮成相同的量子狀態,表現為單一實體。這導致了一系列獨特的屬性,包括零粘度和零阻力的流動,這在其他物質狀態中是觀察不到的。
假設在你面前有一個容器,裡面裝著一種未知的液體。你的目標是找出其中的粒子(原子或分子)因其熱能而來回隨機移動的程度。在沒有一台顯微鏡的情況下,你可以用它來觀察這些被稱為”布朗運動”的位置波動。
事實證明根本不需要,可以簡單地把一個物體綁在繩子上,然後把它拉過液體。要施加的力越大,液體就越有粘性。而它的粘性越大,液體中的粒子平均改變其位置的程度就越小。因此,在特定溫度下的粘度可以用來預測波動的程度。
光子(綠色)–可以被染料分子(紅色)”吞噬”,隨後再次”吐出”。這種可能性越大,光子數量的波動就越大。資料來源:J. Schmitt/波恩大學
描述這一基本關係的物理規律是波動-消散定理。用簡單的話說,它指出。你需要從外部擾動一個系統的力量越大,如果你不去管它,它自己隨機(即統計學上)波動的程度也就越小。波恩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的朱利安-施密特博士解釋說:”我們現在首次證實了該定理對一組特殊量子系統的有效性: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是一種奇特的物質形式,由於量子力學效應而產生。在某些條件下,粒子,無論是原子、分子,甚至是光子(構成光的粒子),都變得無法區分。數以百計或數千計的粒子合併成一個”超級粒子”–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物(BEC)。
朱利安-施密特博士,–波恩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的初級研究小組組長
在有限溫度下的液體中,分子會隨機地來回移動。液體的溫度越高,這些熱波動就越明顯。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物也會出現波動。凝結粒子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而這種波動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如果波動-消散定理適用於BECs,其粒子數的波動越大,它們對外部擾動的反應應該越敏感,”施密特強調說。”不幸的是,通常研究的超冷原子氣體中的BECs的數量波動太小,無法測試這種關係。”
然而,馬丁·魏茨教授的研究小組(施密特是該小組的初級研究組長)正在研究由光子組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而對於這個系統來說,這個限制並不適用。”我們使BEC中的光子與染料分子相互作用,”這位物理學家解釋說,他最近獲得了歐盟為年輕科學家提供的高額獎金,即所謂的ERC啟動資金。當光子與染料分子相互作用時,經常會發生一個分子”吞噬”一個光子。染料因此變得能量激發。它隨後可以通過”吐出”一個光子來釋放這種激發能量。
“由於與染料分子的接觸,我們的BEC中的光子數量顯示出很大的統計波動,”物理學家說。此外,研究人員可以精確控制這種變化的強度。在實驗中,光子被困於兩面鏡子之間,在那里以乒乓球遊戲的方式來回反射。鏡子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它變得越大,光子的能量就越低。由於低能量的光子不太可能激髮染料分子(所以它們被吞噬的頻率較低),現在凝聚的光粒子的數量波動要小得多。
波恩的物理學家們現在研究了波動的程度與BEC的”反應”有什麼關係。如果波動-消散定理成立,這種敏感性應該隨著波動的減少而減少。施密特強調說:”事實上,我們能夠在我們的實驗中證實這種效應。”他也是波恩大學跨學科研究領域(TRA)”物質”和卓越集群”ML4Q – 量子計算的物質和光”的成員。
與液體一樣,現在有可能從更容易測量的宏觀反應參數中推斷出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物的微觀特性。施密特說:”這為新的應用開闢了一條道路,例如在復雜的光子系統中精確測定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