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隱患:水中的抗生素殘留物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發表在《柳葉刀-行星健康》上的一項來自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綜合研究警告說,中國和印度附近地區的廢水和處理廠中存在的抗生素殘留物可能會助長抗生素的抗藥性,飲用水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危險。此外,研究人員確定了水道中不同來源的抗生素污染的相對貢獻,包括醫院、市政區域、畜牧業和製藥生產。
廢水和處理設施中存在的抗生素殘留物可能成為抗生素耐藥性的滋生地,並通過各種水源(包括飲用水)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全球公共衛生系的研究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Nada Hanna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決策者針對重點抗生素的環境殘留和高風險地點採取降低風險的措施,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有效地分配這些資源對於生產大量抗生素的資源匱乏的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是一個全球性的威脅,可能導致動物和人類無法治療的細菌感染。
抗生素在其生產、消費和處置過程中會進入環境。環境中的抗生素殘留物,如廢水和飲用水中的抗生素殘留物,可以促進抗藥性的出現和傳播。
研究人員檢驗了西太平洋地區(WPR)和東南亞地區(SEAR)不同水生接收環境的抗生素殘留物水平,這些地區由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這些地區包括中國和印度,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
這項工作是通過對2006年至2019年期間發表的文獻進行系統回顧,包括218份來自WPR的相關報告和22份來自SEAR的報告。研究人員還使用了一種名為”概率環境危害評估”的方法來確定哪裡的抗生素濃度高到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在WPR中檢測到92種抗生素,而在SEAR中檢測到45種。在廢水、廢水處理廠的進水和出水以及水生接收環境中觀察到抗生素的濃度超過了被認為對抗性發展安全的水平(預測無影響濃度,PNECs)。在廢水和廢水處理廠的流入物中觀察到最高的風險。還確定了各種貢獻者的相對影響,如醫院、市政、畜牧業和製藥業,而抗生素環丙沙星超過被認為是安全的抗性發展閾值的可能性最大。
納達-漢娜說:”廢水和污水處理廠中的抗生素殘留物可能成為這些地區抗生素耐藥性發展的熱點,並通過接觸包括飲用水在內的不同水源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在解釋這些結果時,需要考慮的局限性是缺乏來自許多地區國家的抗生素在環境中出現的數據,以及只包括用英語撰寫的研究。該研究得到了瑞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研究人員聲明沒有競爭性利益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