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鼠疫耶爾森氏菌不同菌株正在以穿插的形式重新引入人群中
縱向研究顯示,導致鼠疫的細菌耶爾森氏菌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引入人群中。研究鼠疫起源和演變的科學家們檢查了來自丹麥的數百顆古人類牙齒,試圖解決關於鼠疫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到來、持續存在和傳播的長期問題。
在第一個此類縱向研究中,研究人員專注於一個地區的800年(公元1000-1800年之間),他們重建了耶爾森氏菌基因組,這是導致鼠疫的細菌,並表明它一次又一次地從歐洲其他地區被重新引入丹麥人口中,也許是通過人類的流動,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這些歷史樣本取自位於全國各地13個不同考古遺址的近300人。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麥克馬斯特大學古代DNA中心的研究生Ravneet Sidhu說:”我們知道歐洲各地的鼠疫爆發持續了大約500年,但關於它在丹麥的傳播,歷史檔案中記載的很少。”
來自里貝大教堂Lindegården發掘現場的遺物,年代在9至19世紀之間。資料來源:日德蘭半島西南部博物館
麥克馬斯特的研究人員與丹麥和馬尼托巴的歷史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團隊合作,對這一時期丹麥出現的不同鼠疫菌株之間的關聯性和差異進行了深入研究。
他們利用從古代牙齒中提取的片段重建了鼠疫桿菌的基因組並對其進行了測序,這些片段可以將血液感染的痕跡保存幾個世紀。他們將鼠疫基因組相互比較,並與它們的現代親屬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在13個在三個世紀內生活和死亡的人身上發現了陽性鼠疫樣本。
這些樣本中的9個提供了足夠的遺傳信息,以得出關於鼠疫在丹麥持續存在的進化結論。這些結果創造了一幅城市和農村人口被無情的瘟疫浪潮衝擊的畫面。
共同第一作者Ravneet Sidhu在麥克馬斯特的古代DNA中心檢查一顆古代牙齒。圖像來源: Matt Clarke, McMaster University
“鼠疫耶爾森氏菌重新引入丹麥社區的頻率很高,這與這一時期大多數死亡是由新引入的病原體造成的假設相一致。”南丹麥大學ADBOU的骨骼收藏館館長和古地理學家Jesper L. Boldsen說:”病原體引入和死亡率之間的這種聯繫闡明了人口演變的基本方面,不僅是在丹麥,而且在整個歐洲大陸。
今天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報告的分析顯示,丹麥的鼠疫耶爾森氏菌序列與來自其他歐洲國家(包括波羅的海地區和俄羅斯)的中世紀和現代早期菌株穿插在一起,而不是來自幾個世紀以來從自然庫中重新出現的單一國內菌群。
“丹麥的鼠疫證據,無論是歷史還是考古,都比其他一些地區,如英格蘭和意大利要稀少得多。這項研究首次確定了中世紀丹麥的鼠疫,因此使我們能夠將丹麥的經驗與其他地方的疾病模式聯繫起來,”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尼托巴大學人類學助理教授Julia Gamble說。
在驚人的細節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已知最早出現在丹麥Ribe鎮的鼠疫耶爾森氏菌,可以追溯到1333年的黑死病,它在Tirup等農村地區的出現–那裡沒有現存的歷史證據–以及它在1649年的消失。
鼠疫在丹麥襲擊的大多數地方都是港口城市,但最後一次爆發的鼠疫襲擊了該國中心的一個沒有水的小農村,這表明鼠疫是通過陸地輸入的。
鼠疫是一種囓齒類動物的疾病,但顯然結果表明人類促進了鼠疫的傳播,要么是通過與人類一起旅行的囓齒類動物,要么是通過他們身上的其他媒介,如蝨子。
“這些結果揭示了過去和現在的鼠疫經歷之間的新聯繫,並增加了我們對重新出現的疾病的分佈、模式和毒力的理解,”該論文的高級作者、麥克馬斯特古DNA中心主任和邁克爾-G-德格羅特傳染病研究所的一名調查員亨德里克-波因納說。”我們可以利用這項研究和我們採用的方法來研究未來的大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