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蟻人》皆扑街漫威超級英雄為何在國內失寵?
經歷了疫情重創後的國內電影市場,在今年春節檔迸發出了勃勃生機。由於春節檔往往是好萊塢傳統冷檔期,近些年每年的春節檔基本上看不到國外電影的上映,但是今年春節檔卻依舊憑藉著國產電影超67億元的收入來到了歷史第二,可以說極大振奮了內地電影市場。
而在春節檔後不久,人們期待的好萊塢大片也緊隨春節檔的步伐進入國內。曾經在國內“呼風喚雨”的漫威影業一口氣帶來了兩部超英大作:《黑豹2》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以下簡稱《蟻人3》),希望能夠為火熱的國內市場續上一把柴。
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兩部曾被寄予厚望的電影,在國內卻並沒有取得與前作相似的票房成績。特別是《黑豹2》更是遭遇了水土不服。根據票房統計軟件燈塔的數據,截至2月23日下午,《黑豹2》上映17天的累計票房僅有1.03億元,其首日票房更是只有2000萬元出頭,考慮到該片的排片已經趨近於無,其很可能會創下國內近10年票房最差的漫威電影記錄。
相比於《黑豹2》,《蟻人3》的票房表現則稍好一丟丟,上映7天累計票房約1.66億元,可能其最終的票房會落在2-3億元之間。這一票房成績相比於它們的前作可以說是退步不少,甚至只是殺入國內票房前十的《復仇者聯盟4》的42.5億元一個零頭,那麼,為何曾經這些在國產熒幕上叱吒風雲的角色,如今在國內突然失寵了呢?
劇情老套審美疲勞
當年《鋼鐵俠1》剛剛誕生時,或許沒有人想到一個跨度長達十幾年的可以說是影史上最大的IP即將出世。憑藉著不錯的劇本、小羅伯特·唐尼精彩的演技和科幻色彩的故事設定,該片上映後在全球範圍內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這一成功讓漫威看到了漫改電影的巨大潛力。
隨後,漫威將旗下超級英雄形象浩克、雷神、美國隊長等紛紛搬上了大銀幕,並且在之後將各路超級英雄打包集合成了復仇者聯盟。在被迪士尼收購後,漫威的預算變得更加充裕,進一步加快了漫威宇宙的打造,推出了一系列單人或集體大作,並且也在全球範圍內培養了一大批漫威粉絲。
不過對於系列電影而言,如何保證電影的質量是一個一直需要面對的問題,強如《速度與激情》系列在拍到第9部時也遭遇了口碑危機,更別提早已經拍了幾十部電影的“漫威宇宙”了。不少看過《黑豹2》和《蟻人3》的國內觀眾表示,相比於前作,這兩部電影的劇情可以說了無新意。“看到了開頭就已經能夠猜到結尾了”“快給我看睡著了”是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的共識。
上世紀中葉,西方電影學者在研究青春片、西部片、黑幫片等類型電影的時候,提出了”週期電影”的概念。他們發現,特定的電影類型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徵:當觀眾厭倦了反復出現的敘事模式的時候,這一類型就陷入低谷,需要等待新一輪的創作革新和主題革新後,才會進入新的流行週期。而如今的漫威,似乎正在遭遇週期電影的影響。
“反超英”思潮席捲全球
或許是看到了漫威各種超級英雄在屏幕上的拯救地球,近年來“反超英”主題在西方影視行業迅速崛起,並且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視表現。
這一體現更多的是反映在電視劇層面,無論是此前大受好評的《黑袍糾察隊》系列,還是去年在全球大火的DC衍生劇《和平使者》,它們通憑藉著反英雄的設定獲得了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黑袍糾察隊》這部美劇,該劇的內容直擊超級英雄本身的虛偽,以及對資本、娛樂、消費時代的抗議。憑藉著出色的劇情,其在IGN票選中以68%的高得票率,獲得了2022年度最佳劇集。而在國內,該劇三季的豆瓣評分都在8.5分以上,最新的第三季更是有8.7分,足以反映出該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即使是同為以超級英雄電影知名的DC,其對待超級英雄的想法和手段也遠比漫威要更豐富。無論是之前被譽為漫改電影巔峰的《蝙蝠俠:黑闇騎士》,還是之後衍生出來的電影《小丑》,其無論是深度還是對於社會現象的批判都遠超漫威。而這兩部電影所取得的的優秀票房成績,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並不只希望看到一種類型的超級英雄。
中西方背景、思想差異明顯
相比於《黑豹2》在國內的慘淡表現,其實這部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上映的電影的全球票房成績並不難看,當前8.4億美元的總票房證明了其在其他國家依舊有著一定的受眾,特別是北美本土票房突破了4億美元,成為2022年北美票房榜TOP3。之所以該片在中美兩國之間有著如此大的票房差距,也與該片背後的一些故事有關。
正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所言,《黑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出一位非裔超級英雄主角,並通過虛構的瓦坎達這一國度批判了西方對非洲大陸的殖民歷史,在虛構故事中表達了第三世界國家追求自主和平等的正義訴求。不過,上述主題在當下中國的語境中並沒有能夠引發廣泛共鳴,這是影視劇在跨文化語境中常見的文化折扣現象。
此外,電影為了保持”政治正確”,在劇情中很難展現矛盾衝突的複雜性。最終的結果是,提出了重要議題,但卻給出了幼稚答案。這無疑也大大削減了故事矛盾的衝突性,劇情上自然也不會有多大引人入勝的地方。
除了”政治正確”外,西方的那一套個人主義英雄觀與國內崇尚集體主義的大方向也有著較大的差距。這就好比漫威的超級英雄往往通過一己之力或者幾個人的力量來保衛人類世界,而今年熱門的《流浪地球2》則是依靠全人類的力量來拯救地球。相比較而言,後者明顯更加真實,也更加符合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
中國電影崛起觀眾不再崇洋媚外
其實中國觀眾不再迷信好萊塢超級英雄的另一大原因,便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國產好電影的上映。近些年來,不斷有好的國產電影刷新的各種票房記錄,這都給了已漫威為代表的好萊塢電影不小的壓力。無論是《長津湖》《萬里歸途》等新的主旋律電影,還是《奇蹟·笨小孩》《人生大事》等充滿溫情的現實主義電影,都在市場上取得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而在今年春節檔,還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那就是由郭帆導演指導的《流浪地球2》,與漫威的這兩部電影類似,該片也同樣走的是科幻題材,但是無論是劇情發展,還是特效場面的製作,都已經不輸這兩部略顯“粗製濫造”的漫威新作了。自然而然,導演和製作者的良苦用心最終也表現在了票房收入上。
不斷提升的國產電影質量也在潛移默化下提升了國內觀眾對電影的審美需求。如果把時間往前推幾年,當時的國內電影市場還充斥著《小時代》《誅仙》《上海堡壘》這樣的流量電影,僅需一個大IP或者幾位流量明星,就能夠收割一批粉絲觀眾。而隨著人們觀影需求不斷提升,此類曾經風靡一時的流量電影如今在市場上也不再吃香。如果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電影不能講好他們應該講好的故事,而只是披著IP的外衣來圈錢的話,票房表現自然不會太好。
寫在最後
相比於曾經“漫威宇宙”在國內強勁的吸錢效應,2023年的內地觀眾似乎已經開始不再買賬了。一方面,漫威自己越來越乏善可陳且充滿“政治正確”的劇情在國內愈加水土不服,習慣了超級英雄套路的國內觀眾也開始漸漸失去對此類影片的興趣。
另一方面,不斷出現的國產佳片也對漫威超英電影產生了更強的競爭,查看中國影史票房TOP10便可以發現,除了排名第七的《復仇者聯盟4》外,剩下的全都為國產電影,其中不少都是近幾年的新作。
或許是看到了當前漫威以及整個迪士尼集團背後存在的問題,迪士尼再度請回了曾主導收購漫威的傳奇CEO羅伯特·艾格,其就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調整組織架構,重新將內容業務放權給漫威、皮克斯等工作室,突出創新在影片製作中的重要性。不過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逐步樹立以及中美兩國在各個維度上的競爭加劇,漫威想要在國內市場取得像《復仇者聯盟4》那樣的成功,只怕會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