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了92個化石巢穴大多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
根據德里大學的Harsha Dhiman和他的團隊最近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超過250枚蛋化石的發現為印度次大陸的大型恐龍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印度中部的Narmada山谷因其Lameta地層而聞名,那裡有晚白堊世時期的恐龍骨骼和蛋的化石。
最近在該地區的挖掘工作中發現了92個巢穴,裡面有256枚屬於泰坦巨龍屬的蛋化石,這些恐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些恐龍,通過對這些巢穴的徹底檢查,Dhiman和他的團隊能夠獲得關於這些恐龍的生活方式的新知識。
顯示研究區域內拉梅塔地層沉積環境的方框圖
據推斷,一些包埋物靠近水體(湖泊/池塘)的岸邊,而其他包埋物則是在遠離湖泊或池塘的地方沉積。靠近岸邊的巢穴容易被水淹沒,因此被埋在沉積物下,一直沒有孵化,而遠離岸邊的巢穴可以孵化,因此顯示出更多的蛋殼破裂。資料來源:Dhiman等人,2023,PLOS ONE,CC-BY 4.0
作者確定了六個不同的蛋種(oospecies),表明泰坦龍的多樣性比該地區的骨骼遺跡所代表的要高。根據巢穴的佈局,研究小組推斷這些恐龍像現代的鱷魚一樣把蛋埋在淺坑里。在蛋中發現的某些病理現象,如罕見的”蛋中蛋”,表明泰坦龍長腳類的生殖生理與鳥類相似,可能像現代鳥類那樣以順序的方式產蛋。在同一地區出現許多巢穴表明這些恐龍像許多現代鳥類一樣表現出殖民、築巢的行為。但是巢穴的間距很近,留給成年恐龍的空間很小,這支持了成年恐龍讓幼龍(新生兒)自生自滅的觀點。
恐龍繁殖習慣的細節可能很難確定。這些化石巢穴提供了關於歷史上一些最大的恐龍的豐富數據,而且它們來自於恐龍時代結束前不久。從這項研究中收集到的見解大大有助於古生物學家對恐龍如何生活和進化的理解。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Harsha Dhiman補充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區域內存在一個廣泛的泰坦龍長腳類恐龍的孵化場,並對泰坦龍長腳類恐龍在滅絕前的保巢條件和繁殖策略提供了新的見解。”
該研究小組的共同作者和負責人Guntupalli VR Prasad補充說。”與東部納爾馬達河谷上游賈巴爾普爾的恐龍巢穴和西部巴拉西諾的恐龍巢穴一起,來自中央邦達爾區(印度中部)的新巢穴,覆蓋了大約1000公里的東西走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孵化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