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增加老年人患炎症性腸病的風險
根據發表在《腸道》雜誌上的研究,頻繁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增加40歲以上成年人患炎症性腸病的風險。該研究表明,因腸道感染而服用抗生素的人有更高的風險,風險在使用後1-2年內最大。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組引起消化道炎症的慢性疾病,包括小腸和結腸。IBD可引起腹痛、腹瀉和體重下降等症狀。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環境因素可能與炎症性腸病(IBD)的發展有關。研究人員說,在全球範圍內,有近700萬人患有這種疾病,預計這一數字將在未來十年內上升。
與年輕人的IBD風險相關的一個因素是使用抗生素,但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關聯是否也適用於老年人。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借鑒了2000年至2018年10歲及以上未被診斷出患有IBD的丹麥公民的國家醫療數據。
他們特別想知道,抗生素的時間和劑量是否對IBD的發展很重要,以及這是否因IBD和抗生素類型而有所不同。610多萬人被納入研究,其中一半以上是女性。在2000年至2018年期間,總共有550萬人(91%)被開了至少一個療程的抗生素。
在此期間,約有36,017例新的潰瘍性結腸炎和16,881例新的克羅恩病被診斷出來。總的來說,與不使用抗生素相比,使用這些藥物與發展IBD的較高風險有關,不受年齡限制。但年齡較大的人與最高的風險有關。10-40歲的人被診斷為IBD的可能性增加28%;40-60歲的人增加48%,而60歲以上的人增加47%。
克羅恩病的風險比潰瘍性結腸炎略高:10-40歲的人有40%;40-60歲的人有62%;60歲以上的人有51%。這種風險似乎是累積性的,根據年齡段,每一個後續療程都會增加11%、15%和14%的風險。在那些開了5個或更多療程的抗生素的人中觀察到的風險最高。10-40歲的人風險增加了69%;40-60歲的人風險增加了一倍;60歲以上的人風險增加了95%。
時間似乎也有影響,IBD的最高風險發生在接觸抗生素後的1-2年,此後的每一年都與風險的降低有關。具體來說,在10-40歲的人群中,服用抗生素1-2年後,IBD的風險比4-5年後的13%高。40-60歲的人的相應數字是66%對21%,60歲以上的人是63%對22%。
就抗生素類型而言,IBD的最高風險與硝基咪唑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有關,它們通常用於治療腸道感染。這些藥物被稱為廣譜抗生素,因為它們針對所有微生物,而不僅僅是那些導致疾病的微生物。
硝基呋喃妥因是唯一在任何年齡段都與IBD風險無關的抗生素類型。窄譜青黴素類也與IBD有關,儘管程度要小得多。這增加了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可能具有關鍵作用的觀點,許多抗生素有可能改變腸道中微生物的構成。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確定原因。研究人員指出,也沒有關於這些藥物的用途或患者實際服用多少藥物的信息。
但是對於這些發現有一些合理的生物學解釋,他們建議,強調與衰老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組的複原力和範圍的自然減少,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加劇這種情況。此外,隨著抗生素的重複使用,這些轉變可能變得更加明顯,最終限制了腸道微生物群的恢復。限制抗生素的處方可能不僅有助於遏制抗生素的耐藥性,而且還可能有助於降低IBD的風險。
他們總結說:”抗生素暴露和IBD發展之間的聯繫強調了抗生素管理作為一項公共衛生措施的重要性,並表明胃腸道微生物組是IBD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在老年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