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群居的哺乳動物壽命更長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31日報導,科學家對將近1000種不同動物所做的最新研究表明,群居的哺乳動物通常比獨居的物種壽命更長。報導稱,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比較了974種哺乳動物,分析了它們的壽命以及它們的社會組織方式。
研究人員將哺乳動物分為三類——獨居、成對生活和群居生活。研究人員發現,群居動物(比如大象和斑馬)的平均壽命比獨居物種(比如土豚和美東金花鼠)的平均壽命更長。
即使研究人員考慮了物種較大的體形和較長的壽命之間的聯繫,這種相關性仍然存在。
報導指出,哺乳動物的最長壽命各不相同,鼩鼱大約為兩年,弓頭鯨則超過200年。
舉例而言,獨居的北美短尾鼩鼱和群居的菊頭蝠的體重相似,但它們的最長壽命分別約為2年和30年。
研究人員還對94個物種進行了基因分析,並確定了31個與社會組織和壽命相關的基因。
該研究的作者們說,這些基因主要與免疫和激素相關,後者可能會在社會行為中發揮作用。
該研究的作者們假設,“群體生活通過降低捕食和飢餓的風險來降低外部因素導致的死亡率,群體成員之間形成的強大、穩定的社會紐帶有延長壽命的能力”。
他們寫道:“這些好處預計將大於群體生活的固有成本,比如爭奪交配對象和食物、地位更高的個體帶來壓力,以及傳染病通過社交接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