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讓谷歌拉響“紅色警報” 內部吐槽:我們起大早趕晚集
聖誕節前,《紐約時報》報導,因為ChatGPT 在全球爆紅,GoogleCEO Sundar Pichai 在公司內部發布了“紅色警報” (Code Red)。在ChatGPT 剛發佈時,有首批測試網友發言宣稱“ChatGPT 太強了,能夠替代Google搜索”,當時Google高層對此置之腦後,表示不太擔心。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Google高層對於此事件的態度就180度大轉彎——很顯然,Pichai 的判斷是ChatGPT 真的對Google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在最近一周時間裡,矽星人和多位目前正在或曾在Google AI、搜索等部門從事模型開發、產品設計和商業推進的員工進行了溝通。
通過這些匿名對話,我們試圖了解本次“紅色警報”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有多嚴重,以及Google對於ChatGPT,對於聊天機器人對搜索引擎的替代威脅,究竟是怎麼看的。
| 何為紅色警報?
一些受訪Google員工告訴矽星人:
Google為ChatGPT 亮起“紅色警報”這件事,並不是一件特別稀有的事情;其“致命性”,並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高。
事實上,Google在過去曾經多次為公司產品和內部生產系統發出“紅色警報”。
在矽谷,科技公司慣用這樣的一套“顏色警報”系統,其靈感來自於《星際迷航》的飛船防禦警報,按照緊迫程度從低到高,包括綠、藍、黃、紅等顏色(如下圖)。包括Google、LinkedIn 以及許多知名矽谷科技公司,都在使用這套顏色警報系統。
圖片來源:派拉蒙
具體對於Google來說,公司的內部系統、產品、生產系統出現問題時,都會使用這套顏色警報來標註其緊迫性:
黃色警報 (Code Yellow)指的是近期內可能會對系統或產品造成威脅的事件。
“比方說我們的某個產品的硬盤就快不夠用了,或者我們在用的某個第三方API 要deprecate(棄用)了,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會發布code yellow,”一位前Google員工告訴矽星人。
在Google,黃色警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我們面臨(或者預計將會面臨)這個問題,但是情況並不嚴重。大家要注意到這個事情的存在,特定的人員在工作時間裡需要將其作為主要優先級,但是還沒到加班加點修復的程度,只要在警報期內工作時間內完成即可。
這裡就提到了警報期的概念:通常黃色警報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幾週、一個季度,甚至更長時間都有——這主要是因為黃色警報所針對的往往都是時效較長,沒那麼緊迫的問題。
紅色警報就不一樣了,它代表的是當前、緊急、直接的危機。
“紅色警報對應的是真實生產環境的重大事故,比方說整個搜索或者Gmail 產品,或者產品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在意料之外的情況下突然掛了,那就要發code red 了,就算加班不睡覺也得趕緊修,”一位Google員工說道。
“但是紅色警報不會持續很久,問題解決就可以取消了,聽同事說最長也就幾天。”
通常當紅色警報發出的時候,修復的代碼可以立即推送到生產系統裡,無需經過測試系統審核試運行等常規流程。因為當紅色級別的事故發生時,解決事故是第一優先級,有其它bug 的話可以後續再修復。
多位Google現員工告訴矽星人,這次並不是公司裡的生產系統或產品真的遇到了問題,而是一次帶有比喻性質的紅色警報。
眾所周知,從感恩節開始到12月和聖誕節這一個月的“假日季”裡,大部分科技公司都進入放假休息的節奏和狀態了,不會有太多太正經的事情需要做,員工們進入放假心態,也都已經比較放鬆了。
按照紅色警報的慣例,它的持續時間不會很長,最多也就幾天——就算形勢再緊迫,也不能不讓大家踏踏實實過聖誕節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ChatGPT 對Google所造成的威脅就結束了。
而Pichai 拉響這次警報,大概的意思是:
“你們要把這次ChatGPT 對Google帶來的威脅,當做和Google搜索宕機事故一樣的嚴重性看待。”
Pichai 以及Google高層,其實是希望“敲醒”Google公司內部負責同類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團隊,讓他們趕緊上上心,別再“夢遊”了……
在紅色警報持續的時間裡,Google公司內部負責研發同類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團隊,也在緊鑼密鼓地開會商討對策,盡快制定出大方向和時間軸,為節後的工作鋪平道路。
| 這次紅警事件,Google員工怎麼看?
一位接近Google大規模語言模型團隊的員工向矽星人透露,從理論上ChatGPT 本身對Google無法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理論上,ChatGPT 不是什麼新鮮事。它背後的基礎模型GPT3/GPT3.5 早就問世了,Google對於這些OpenAI 模型的能力也是有了解的。要說OpenAI 的大模型和類似模型(包括Google模型)之間技術差距,沒辦法很準確地形容,總的來說沒多大差距。”
“換句話說,Google在大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的技術上,跟ChatGPT 是平起平坐的,或者跟OpenAI 的核心技術相比起來,沒有落後的太誇張。”該員工表示。
然而在現實世界裡,“理論上”往往是不管用的。
事實上,ChatGPT 完成了之前 GPT-3 和OpenAI API(基於GPT-3 的商業產品)發布的時候都沒能完成的壯舉——它成為了第一個從AI學術界破圈進入主流用戶群體的產品。
大家應該對最近爆紅的ChatGPT 不陌生了。所有的媒體都在報導它,每一個網友都在註冊使用它,還有更多沒有機會註冊的網友,通過科技博主和媒體持續對它進行關注。網友們分享和ChatGPT 之間的各種神奇對話,一度佔領了所有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以及相當大比例的國內社交網絡科技圈的話題,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內容種類。
也正是ChatGPT 破圈進入主流這件事,讓Google緊張了。
早在去年開發者大會I/O 上,Google就已經發布了專門針對對話類應用的大語言模型L AMD A (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 Applications) 和多模態多任務模型MUM (Multitask Unified Model)。
這兩個模型,在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和ChatGPT 基本相同的能力。而且在去年Google已經通過官方演示和小範圍內測應用,向公眾展示了這兩個模型在多輪對話、文本生成、跨模態搜索等多種任務上的強大能力。
(我本人當時也參與了LaMDA 對話能力內測,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天ChatGPT 突然爆紅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非常驚訝。)
Google LaMDA、MUM 模型和應用演示 圖片來源:Google
既然Google已經有自己的同類產品,甚至比ChatGPT 問世還早,它為什麼這次要這麼緊張呢?
一位接近Google大語言模型團隊的員工表示,Google現在的問題是:從去年I/O 大會到現在,LaMDA 發布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卻仍然沒有像ChatGPT 那樣面向公眾大規模開放。
而Google這次突然發布紅色警報,希望解決的也正是這個起大早趕晚集的問題。
說白了,Google認識到:LaMDA/MUM 明明更早發布,卻落後於ChatGPT,是一個重大的錯誤,其嚴重性和緊迫性,應該被當作真實生產環境事故一樣對待。
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是什麼導致了Google在AI 產品上不敢冒進?答案比較複雜,但總的來說有兩條:
原因其一:Google在AI 道德的議題上,目前處於一種害怕冒進的狀態。
前幾年Google內部發生了多起 AI 道德醜聞,包括女性少數族裔研究員的論文被公司打壓、為外國政府開發敏感技術產品(和極權曖昧)等。結果,這家公司害怕在道德上“再次出問題”。
這一情況,在前段時間ChatGPT 爆紅之後外媒對Google缺乏反應的報導中也有所體現。當時這些外媒報導指出,Google擔心開發出競品投放到市場之後,因為模型調校不佳再次發生事故,對本就難以維持的公司道德形象進一步造成打擊
原因其二:即便Google發布了ChatGPT 的競品,這樣的產品也會對Google當前的商業模式造成顛覆。
這一條更好理解了,簡直是大公司的通病了。
Google的核心營收來源是廣告。搜索廣告、結果排序、頁面廣告,以及其他任何廣告展示方式——無論如何,只有當廣告位存在,廣告能夠被展示的時候,Google才能賺錢。
所有的聊天機器人,以及在前幾年非常流行的“對話即服務/即界面” (conversation as a service/interface) 的概念當中,都是不應該包含廣告的。
仔細想想:你跟一個朋友對話的時候,如果他時不時地突然地跟你念兩句廣告詞……那不是瞬間齣戲了嗎?
圖片來源:派拉蒙網絡
從這一點上來看,LaMDA 商業化進展慢,落後於ChatGPT/OpenAI,並不是Google LaMDA 團隊的錯。
舉例:作為一個更早的“聊天機器人”產品,Google Assistant 在商業化上至今沒有頭緒,蘋果 Siri 被用戶罵太蠢,亞馬遜Alexa 則因為老是忍不住幫用戶買東西而被用戶指責過於激進。夾在中間的Google Assistant 好不容易取得一個平衡,打破這個平衡未免太可惜了。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聊天機器人商業化這件事,並不是沒法做——只是對於負累太多的大公司來說難做而已。
對於OpenAI 以及更小更新的創業公司來說,它們真的可以隨便做……
一位熟悉 OpenAI 研究水平的Google員工表示,如果OpenAI 想要在ChatGPT 的基礎上加入搜索功能,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也許一兩個季度”就可以開發完成。
事實上,業內已經有不少創業公司在基於現成大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基礎上,增加搜索的功能/模塊了。比如Perplexity、YouChat 等等,都在做這樣的事情。
別提小公司,就連大公司也在虎視眈眈:別忘了OpenAI 之前已經和微軟簽了戰略合作協議。
而OpenAI 有大模型和聊天機器人,微軟有必應搜索。單獨看這兩個東西,對Google都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但如果它們來一個“強強聯手”,那就不好說了。
“ChatGPT 現在還不能搜索,這是沒錯。”前述員工表示,“但是就算沒有搜索,從我們的測試分析來看,ChatGPT 已經能夠比較好地回答相當大一部分的Google搜索提問了。”
——也許這才是Google拉響紅色警報的真實內在原因。
在ChatGPT 和Google搜索,在OpenAI 和Google兩家公司的身上,我們也許正在親眼目睹小公司對大公司的又一次技術顛覆。在矽谷,最近幾年,這樣的事情已經越來越罕見。
好在Google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級別挑戰的事實。
接下來它究竟是渡過難關,還是被ChatGPT 以及後續產品技術所顛覆和取代,就要看這家公司裡的成千上萬名聰明人,能否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快開發出一個既能在道德上過得去,又不會蠶食自己核心廣告收入來源的新產品了。
亦或者,收購OpenAI 也未嘗不可。畢竟Google不缺錢,之前也收過DeepMind。只是在越來越嚴苛的美國科技反壟斷大勢之下,Google能否最終得償所願,就要看監管者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