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推動了草食恐龍的崛起使其成為統治者
氣候變化,而不是競爭,在恐龍在三疊紀晚期和侏羅紀早期的崛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新的研究,與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相關的全球氣候變化–它消滅了許多大型陸生脊椎動物,如巨大的犰狳狀甲龍。
特別是類似於梁龍和腕龍,它們在侏羅紀後期成為巨大的食草動物物種,在2.01億年前的大滅絕事件後,隨著地球變暖,它們能夠茁壯成長並在新的領域擴張。
12月16日,由英國伯明翰大學和布里斯托爾大學、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FAU)和巴西聖保羅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小組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新證據。
該團隊將史前全球氣候條件的計算機模型(如溫度和降雨量)與取自古生物學數據庫等來源的恐龍不同位置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他們展示了梁龍和類似於梁龍的動物如何以其長尾巴、長脖子和小腦袋,成為進化過程中一個動盪時期的成功故事。
Emma Dunne博士,現在是FAU的古生物學講師,在伯明翰大學時進行了這項研究。她說。”我們在數據中所看到的表明,與其說是恐龍被其他大型脊椎動物所競爭,不如說是氣候條件的變化限制了它們的多樣性。但是一旦這些條件在三疊紀-侏羅紀邊界發生變化,它們就能夠蓬勃發展。結果有些令人驚訝,因為事實證明,長鼻動物從一開始就非常挑剔:在它們進化的後期,它們繼續留在較溫暖的地區,避免極地。”
該論文的共同作者、伯明翰大學的理查德-巴特勒教授說。”氣候變化似乎在推動早期恐龍的進化方面真的很重要。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使用同樣的技術來了解氣候在接下來1.2億年的恐龍故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