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當地供應鏈被提上日程蘋果能否圓夢“印度製造”?
2022年,國內多地疫情爆發後的封控導致蘋果供應鏈交付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業界關於“果鏈重心向印度及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討論也甚囂塵上。其實這個說法之所以能引發較大規模的討論,主要還是受交付問題影響,鴻海、和碩、緯創、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蘋果供應鏈廠商近兩年不斷加大、加快在印度、越南等地的投資。隨著供應鏈的落地,蘋果方面也逐步將更多重要產品生產放在印度和越南。
不僅如此,日前有知情人士稱,印度塔塔集團正與蘋果iPhone代工廠商緯創談判,希望以最多約6.1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緯創在印度唯一的製造工廠。雙方若未能達成收購協議,或將成立合資企業。
短期內的不可替代性
關於塔塔集團欲收購緯創印度工廠的消息,讓不少行業人士揣測:“蘋果是否正計劃扶持印度本土供應商,從而削弱中國供應商對其的影響力。”
這個猜測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蘋果有沒有可能扶持印度本土供應鏈?以及其是否想削弱中國供應商對其的影響力?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蘋果大概率是有這方面考量的,不過,何時能實現目標還需要打個問號。
公開資料顯示,塔塔集團是印度最大的商業集團,商業運營涉及通信和信息技術、工程、材料、服務、能源、消費產品和化工產品領域。旗下擁有100多家子公司,業務遍及6大洲的80多個國家。
蘋果想要扶持本土企業,塔塔集團無疑是非常好的目標。
有分析人士對筆者表示:“塔塔集團現在通過購買緯創工廠的方式進入供應鏈可能性較大,其實就跟前幾年很多大陸廠商切入的方式一樣。或許在明後年就能看到塔塔與緯創、蘋果之間的合作。”
隨後該名分析人士又補充道:“在印度,像塔塔集團這樣規模和資質的企業數量並不多。雖然塔塔已經是當地數一數二的企業,但還是要通過購買緯創工廠的方式來進入供應鏈,這也意味著,印度本土的製造水平還相對落後。至少在3年內,印度本土企業替代中國供應商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從蘋果現在的節奏來看,應該是先讓產品在印度組裝的量起來,然後推動部分零部件環節去當地做配套,最後再通過合資、收購等方式增加印度本土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比例。”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電話會議中曾透露,目前iPhone 的組裝基地會鎖定在印度,首先產能要滿足北美市場的需求,以後印度的iPhone生產佔比要提升到30-40%;未來會看到印度的果鏈產能會逐年翻倍增長。此外,包括Airpods、Beats等產品線也傳出將在印度組裝的消息。
雖然“建立本土供應鏈”目標在短期內達成的概率很小,但從中長期來看是有機會的。
“如果是把時間線拉長到5年、10年,蘋果建立印度本土供應鏈還是有機會的。一方面是基於蘋果對印度市場的想法,另一方面在蘋果公司中高級管理層中,印度裔的佔比非常大,特別是採購和軟件部門,目前都被印度裔把持,他們的做為一定會偏好印度。”上述份人士說到。
推動印度製造的必要性
其實相較於越南,地廣人多的印度顯然更符合蘋果對“下一個增長點”的想像。
眾所周知,今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的背景下,印度市場卻成了最強黑馬,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龐大的人口體量正在醞釀著新一輪紅利,這對於現階段手機品牌來說顯然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蘋果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在印度建立供應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蘋果高層並不一定有此意願,但想瓜分印度市場蛋糕,勢必要對推動印度製造做出“明顯貢獻”。
回望中國手機品牌過去十年在印度的淘金之路可以發現,一家外資企業想要在印度市場有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除了保證自身經營、稅務等方面合法合規,還要能真正意義上給印度政府帶來利益。
印度製造是當地政府近十年反复嘗試推動和落實的目標,然而國內品牌在印度崛起的同時,不僅沒能扶持當地供應鏈企業的成長,甚至還不斷蠶食擠壓印度手機品牌的份額。這樣的局面,並不符合印度政府所規劃的藍圖。因此,中資企業在印發展受阻的案例近兩年屢見不鮮,有了前車之鑑,蘋果在同樣的問題上或許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不過扶持印度本土企業,並不意味著就要“去中化”。
反觀國內的蘋果供應商,經過過去幾年的不斷篩選、磨合,現在仍與客戶保持穩定合作的企業,幾乎都已經做到各自細分領域的頭部陣營,在研發、製程、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如果要全面替代,對蘋果本身來說也需要耗費極大的的時間成本和各類資源。
再加上中國市場作為目前最大的需求市場,也是蘋果產品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去中化”對蘋果來說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天風證券也表示:“我們認為蘋果基於地緣政治的擔憂,供應鏈所謂的去中化只是組裝基地外移,並沒有去中化供應鏈的意願,反而和中國供應鏈的綁定反而更緊了。”
綜合上述,蘋果扶持印度供應鏈的目標尚未成形,此事對於中國手機供應鏈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程度有限,並且這股作用力或許要在5-10年之後才開始真正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