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一組腸道病毒與1型糖尿病有密切關聯
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感染腸道病毒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8倍;這些發現支持正在進行的疫苗研究,以幫助預防1型糖尿病的發展。最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公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組常見的病毒與1型糖尿病(T1D)之間存在高度關聯。
根據澳大利亞的研究,那些患有T1D的人感染腸道病毒的風險比沒有這種情況的人高8倍。
T1D是兒童中最普遍的糖尿病形式,近幾十年來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一直在上升。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該疾病患者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使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激素來適當調節血糖水平。
高血糖水平可能會減少預期壽命,並隨著時間推移損害腎臟、腳、眼睛、心臟和眼睛。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經常在診斷T1D時發生的疾病,涉及血液中被稱為酮體的危險物質的積累,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是致命的。
儘管免疫系統反應的具體原因仍有爭議,但人們普遍認為,遺傳易感性和一個或多個環境誘因,如病毒感染都與此有關。
一些關於病毒參與的最有力的證據指向了腸道病毒。這組非常常見的病毒包括那些導緻小兒麻痺症和手足口病的病毒,以及其他導致較溫和的類似感冒症狀的類型。
試圖通過預防腸道病毒感染來降低T1D發病率的疫苗已經在進行1期臨床試驗,確認腸道病毒的作用將支持這項工作和其他對T1D的初級預防工作。
為了更深入地探討這種關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臨床醫學院兒科和兒童健康系的Sonia Isaacs及其同事對該主題的現有研究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本次薈萃分析是該領域最大的一次–包括了在PubMed和Embase數據庫中發現的60項對照觀察研究的12077名參與者(0-87歲)的數據。
其中5981名參與者患有T1D或胰島自身免疫(通常會發展成T1D)。其餘6096名參與者既沒有任何疾病。
使用一系列先進的、高度敏感的分子技術在血液、糞便或組織樣本中檢測腸病毒RNA或蛋白質,這是當前或近期感染的標誌。
患有胰島自身免疫的人檢測出腸病毒陽性的機率是沒有胰島自身免疫的人的兩倍。患有T1D的人感染腸道病毒的機率是沒有T1D的人的8倍。最重要的是,患有T1D的人在被診斷為T1D後的一個月內檢測到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沒有T1D的人高16倍以上。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腸道病毒感染與胰島自身免疫和T1D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這些發現為正在進行的開發疫苗的工作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以防止胰島自身免疫的發展,從而減少T1D的發病率。
關於腸道病毒如何增加患T1D的風險有幾種理論。例如,有人認為它們與特定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很重要。
Isaacs解釋說:”我們的研究發現,既有遺傳風險又有一級親屬患有T1D的T1D患者,其感染腸道病毒的可能性是原來的29倍。腸道病毒感染的數量、時間和持續時間,甚至是感染的部位也可能很重要。’腸道滲漏’假說表明,源自腸道的病毒可能與激活的免疫細胞一起進入胰腺,在那裡,低水平的、持續的感染和由此產生的炎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病毒感染也被提議與其他因素一起發揮作用,如飲食、腸道微生物組的不平衡,甚至可能在子宮內(懷孕期間)或兒童早期發生的化學接觸。仍然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