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恐龍種群正值鼎盛時期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顯示,在6600萬年前一顆致命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它們大規模滅絕之前,恐龍一直統治著世界。該研究結果於12月7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恐龍在它們的鼎盛時期被突然擊垮,在奇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時,恐龍並沒有衰退。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為什麼包括霸王龍和三角龍在內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了–而哺乳動物和其他物種,如海龜和鱷魚卻活了下來。
在一個由古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的領導下,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北美洲的1600個化石記錄。研究人員模擬了小行星撞擊後白堊紀最後幾百萬年和古新世時期最初幾百萬年的食物鍊和陸地生物和淡水動物的生態棲息地。
一段時間以來,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許多小型哺乳動物與恐龍一起生活。然而,這項研究顯示,隨著白堊紀的展開,這些哺乳動物正在使它們的飲食多樣化,適應了環境,並成為生態系統中更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恐龍在它們極為適應的穩定環境中生活得非常自在。
專家們說,哺乳動物並不僅僅是利用了恐龍的死亡。它們通過多樣化來創造自己的優勢–通過佔據新的生態位,進化出更多不同的飲食和行為,並通過快速適應來忍受氣候的小變化。這些行為可能有助於它們的生存,因為它們比恐龍更有能力應對小行星造成的激進和突然的破壞。
啃食蘇鐵的三角龍驚擾了灌木叢中的胎生(左)和有袋類(右)哺乳動物的原始表親–而一隻軟殼龜爬上了一根木頭,不知道它的淡水生態將為它遮擋來自太空即將到來的厄運。資料來源:亨利-夏普
第一作者,芬蘭奧盧大學地理研究單位和西班牙萊昂大學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管理系的Jorge García-Girón說。”我們的研究為白堊紀最後一個以恐龍為主的生態系統和小行星撞擊後第一個以哺乳動物為主的生態系統的生態結構、食物網和壁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畫面。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古生物學的一個古老的謎團:為什麼所有的非鳥類恐龍都死了,而鳥類和哺乳動物卻經久不衰。”
共同第一作者,西班牙維哥大學生態學和動物生物學系的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說。”看來最後一批恐龍的穩定生態環境實際上阻礙了它們在小行星撞擊後的生存,小行星撞擊突然改變了當時的生態規則。相反,一些鳥類、哺乳動物、鱷魚和海龜以前更適應環境的不穩定和快速轉變,這可能使它們在小行星撞擊時情況突然變壞時能更好地生存。”
高級作者、愛丁堡大學地質科學學院古生物學和進化學個人主席史蒂夫-布魯薩特教授說。”恐龍種群一直很興旺,擁有穩定的生態系統,直到小行星突然將它們殺死。同時,當恐龍還活著的時候,哺乳動物正在使它們的飲食、生態和行為多樣化。因此,這不是簡單的哺乳動物利用了恐龍的死亡,而是它們在創造自己的優勢,這在生態學上使它們預先適應了滅絕,並進入了由死亡恐龍留下的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