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宮頸癌的研究迎來新突破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該疾病的新線索
倫敦大學學院和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宮頸癌可能被分成兩個不同的分子亞群,其中一個明顯比另一個更危險。《自然通訊》雜誌報導了這一突破性的發現,它被描述為對疾病理解的”重大進步”,並為確定對特定個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有價值的新提示。
宮頸癌是女性罹患癌症導致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52.8萬例宮頸癌新發病例,有26.6萬例因該病症而死亡。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可能通過性交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這是其發生和傳播的主要原因。
即使是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宮頸篩查已經大大降低了癌症發病率,每年仍然約有850名婦女死於這種疾病,因此國家HPV疫苗接種計劃旨在進一步降低發病率。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多組學方法開始了調查,分析和比較了236個宮頸鱗狀細胞癌(CSCC)病例中的各種標記物,包括DNA、RNA、蛋白質和代謝物,這些標記物可在一個公開的美國數據庫中獲得。
這項分析顯示,美國的癌症分為兩個不同的”omics”子組,他們將其命名為C1和C2。進一步的調查顯示,C1腫瘤含有更多的專門白細胞,即所謂的細胞毒性T細胞,這些細胞是已知的腫瘤細胞的有力的連續殺手。這些發現表明,C1腫瘤患者在腫瘤微環境中會有更強的免疫反應。
科學家們隨後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兩種亞型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宮頸癌患者?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該團隊(也包括來自肯特大學、劍橋大學、奧斯陸大學醫院、卑爾根大學和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了分子圖譜,並研究了挪威和奧地利的另外313個CSCC病例的臨床結果,這些病例有更詳細的患者隨訪數據。
通過這種綜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與美國隊列一樣,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屬於C2亞型,而且C1腫瘤包含的殺傷性T細胞也遠多於C2腫瘤。重要的是,數據還顯示C2在臨床上更具侵略性,患者的結果更差。在美國和歐洲的隊列中,C1和C2腫瘤患者之間的這種結果差異非常相似。
與C1腫瘤患者相比,C2腫瘤患者在隨訪期間(長達20年)的任何時候死於宮頸癌的可能性都要高一倍以上(危險比為2.32)。就5年疾病特異性生存而言,C1的生存率為79%,C2的生存率為66%。
接下來,通過對94個烏干達CSCC病例的進一步分析,研究小組發現,在同時為HIV陽性的患者中,C2腫瘤比C1腫瘤更常見,強調了與這一群體中較弱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有關。
耐人尋味的是,C1/C2分組似乎比存在的HPV類型更有參考價值。宮頸癌可由至少12種不同的”高危”HPV類型引起,而關於宮頸癌中存在的HPV類型是否會影響患者的預後,一直有相互矛盾的報告。這項新研究表明,雖然某些HPV類型在C1或C2腫瘤中更常見,但預後與腫瘤所處的組別有關,而不是它所包含的HPV類型。
共同通訊作者、南安普頓大學癌症科學中心癌症生物學副教授Tim Fenton說。”儘管在預防宮頸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許多婦女仍然死於這種疾病。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確定患者患有C1或C2宮頸癌有助於規劃她們的治療,因為它似乎提供了比臨床分期(在診斷時檢查腫瘤的大小和擴散到宮頸以外的程度)所獲得的額外預後信息。
“鑑於在C1和C2腫瘤中觀察到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差異,這種分類也可能有助於預測哪些患者可能從新興的免疫治療藥物中獲益,如pembrolizumab(Keytruda,一種最近被批准用於宮頸癌的免疫治療藥物),但C1/C2分型將需要納入臨床試驗來檢驗。”
共同通訊作者、UCL癌症研究所的分子醫學教授Kerry Chester說。”這項多學科合作研究是我們在了解宮頸癌方面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通過對宮頸癌腫瘤進行仔細的分子分析和基因分析,我們對腫瘤微環境和可能使一些患者的癌症不那麼具有侵略性的因素有了寶貴的新認識。
“納入挪威和奧地利的患者隊列,對其提供高度詳細的臨床信息以補充分子數據,是該研究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項研究主要由黛比基金資助,該基金是為紀念2010年死於宮頸癌的黛博拉-菲利普斯而設立的,當時她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