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了童年的恐懼如何在未來的焦慮和抑鬱中發揮作用
一項縱向成像研究將腹側紋狀體活動減少與後來的抑鬱症聯繫起來。最近由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成像研究發現了與兒童氣質有關的早期風險因素,以及一個可能預測一個人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是否會發展成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神經過程。
Alva Tang博士資料來源: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雜誌》上,它跟踪了165人的隊列,從1989年至1993年他們4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直到26歲。
根據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行為和腦科學學院的心理學助理教授Alva Tang博士的說法,那些在兒童時期情緒抑制的人,以及在青春期對潛在獎勵沒有典型反應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比焦慮症更嚴重。
Tang說:”這些發現突出了大腦中的不同機制,並將它們與誰更容易患上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聯繫起來。”她在馬里蘭大學學院公園進行了這項研究,然後於8月加入達拉斯大學。”這些結果可以為開發針對個人的預防型治療提供信息。”
當新生兒被介紹新的物體、人或環境時,一些人反應良好,毫無恐懼地接近它們,而另一些人則反應謹慎或迴避。這種區別定義了無抑制行為與抑制行為。
“我們知道,行為抑制的兒童以後更有可能出現焦慮症,特別是社交焦慮,這種焦慮在兒童晚期到青春期就開始了,”Tang說。”對抑鬱症的了解較少,抑鬱症一般發病較晚,在年輕的成年人中。但是我們知道,有過焦慮症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患抑鬱症的可能性要高50%到60%,所以情緒抑制型兒童應該也有更高的抑鬱症風險。”唐的研究因其對患者早期脾氣風險的描述以及對他們進行研究的時間長度而顯得很獨特。
她說:”為了顯示與抑鬱症狀隨時間增加的任何關係,我們必須對受試者進行幾十年的跟踪,因為全面的綜合症通常在年輕時才會出現。”
在兒童時期,受試者被歸類為抑制型或無抑制型。作為青少年,他們在完成一項任務時接受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以測量他們的大腦在預期獎勵方面的反應。團隊研究了腹側紋狀體,這是一個在理解成人抑鬱症方面研究得很好的大腦區域,看看它是否與大腦獎勵中心的適應性處理有關。
一些研究參與者在對潛在的金錢獎勵作出反應時,在這個大腦區域表現出鈍化的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14至24個月大的抑制與15至26歲的抑鬱症狀惡化之間的關聯只存在於那些在青少年時期腹側紋狀體活動遲鈍的人身上。與焦慮沒有類似的聯繫。
“我們發現,行為抑制與成年後抑鬱症狀的惡化有關。這支持了這樣的論斷,即這種氣質在青春期與發展焦慮有較強的關係,但在成年後,它與抑鬱症的關係更強。然而,並非所有抑制型兒童都會發展成焦慮或抑鬱症,”唐說。”特別是那些表現出紋狀體活動遲鈍的抑制型兒童,在年輕時更有可能變得更加抑鬱。”她過去的研究將焦慮與服務於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的神經網絡和過程聯繫起來,而目前的工作則強調大腦中與抑鬱症有關的獎勵和動機中心。
這項研究是新的,因為它可以為這些不同的條件分離出不同種類的大腦相關因素。現在已經有針對社交焦慮和行為抑制兒童的干預措施,可以改善社交和認知技能。對這些兒童的額外干預措施可以針對動機缺陷,例如幫助他們學會積極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夠與同伴進行社交活動,並且能夠尋求積極的體驗。這可能會反過來減少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這種抑鬱症源於脫離社會或錯過積極體驗的機會。
未來的研究可以檢查針對焦慮青少年中適應不良的獎勵處理的方案在減少日後抑鬱症風險方面的功效。焦慮和抑鬱是複雜的狀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引發–遺傳、環境和其他因素。
Tang說:”在這裡,我們展示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早期的氣質風險因素和對獎勵的不良神經認知處理都參與了對抑鬱症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