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更新更好的抗抑鬱藥
根據南京醫科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一種新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夠調節血清素能神經元的發射,具有快速生效的抗抑鬱作用。這一結果為開發一類新的治療重度抑鬱症(MDD)和其他難以治療的情緒障礙的方法鋪平了道路。抑鬱症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影響著全球數以億計的人。
今天的大多數抗抑鬱藥都是針對5-羥色胺轉運體(SERT)。然而,這些藥物有其局限性。以SERT為目標的抗抑鬱藥不僅需要長達4週的時間才能開始生效,而且還可能有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引發患者自殺,而且只有一部分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在治療後能從抑鬱症中恢復過來。雖然氯胺酮被認為是一種替代品,但其潛在的成癮性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危險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因此,需要有新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鬱劑目標和化合物,而沒有這些嚴重的缺點。在這裡,Nan Sun及其同事提出了一個這樣的解決方案。Sun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種快速起效的抗抑鬱藥,通過破壞SERT和神經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作者發現,將小鼠大腦中的SERT與nNOS分離後,在一個叫做背脊神經核的大腦區域中,細胞間的血清素減少了。這增強了該區域的血清素能神經元活動,並極大地增加了進入內側前額葉皮層的血清素釋放。根據研究結果,這在MDD的小鼠模型中產生了快速生效的抗抑鬱效果。
目前可用的抗抑鬱藥物具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成癮性,或可誘發精神分裂症。因此,開發沒有這些缺點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鬱藥是一個重要的神經藥理學目標。
該成果被《科學》(Science)期刊給予高度評價,列為“亮點工作(Highlight)”介紹,認為這是“單胺假說”提出近60年來,經典抗抑鬱藥氟西汀被發現50年來,抗抑鬱藥物研究取得的重大理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