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核磁共振成像揭示了感染新冠后的顯著腦部異常情況
科學家們通過使用一種特殊類型的核磁共振成像,發現了患者在從COVID-19康復後長達六個月的大腦變化。這是根據下週將在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上公佈的一項研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大約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會因COVID-19而產生長期影響。
思考或集中註意力困難、睡眠問題、頭痛、頭暈、嗅覺或味覺改變、針刺感、抑鬱或焦慮都是與長期COVID有關的神經系統症狀。然而,調查研究發現,即使在無症狀的病人中,COVID-19也可能與心臟、肺部或其他器官的變化有關。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並從COVID-19中恢復,研究開始出現,重點是該疾病的持久後果。這些被稱為後COVID病症,也有無數的名字,包括長COVID、長程COVID、後急性COVID-19、SARS CoV-2感染的後急性後遺症(PASC)、COVID的長期影響以及慢性COVID。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磁感應強度加權成像來分析COVID-19對大腦的影響。磁感應強度表示某些材料,如血液、鐵和鈣,在外加磁場中會被磁化的程度。這種能力有助於檢測和監測大量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微出血、血管畸形、腦瘤和中風。
針對磁感應強度加權成像的分組分析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COVID組的感受性加權成像值更高。主要在前額葉皮層的白質區域和腦乾髮現三個重要的集群。集群(a)和(b)在眶額回附近的大腦白質中雙側觀察到,而(c)位於中腦區域。資料來源:RSNA和Sapna S. Mishra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德里印度理工學院的博士生Sapna S. Mishra說:”儘管有幾個案例報告表明存在這種異常,但團體層面的研究以前沒有關注COVID-19在大腦磁感應方面的變化。我們的研究強調了COVID-19對神經系統影響的這一新方面,並報告了COVID康復者的重大異常情況。”
研究人員分析了46名COVID康復患者和30名健康對照者的感光度加權成像數據。成像是在康復後六個月內進行的。在長COVID患者中,最常報告的症狀是疲勞、睡眠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問題。
Mishra說:”大腦區域的易感性數值的變化可能表明了局部成分的變化。易感性可能反映了順磁性化合物的異常數量的存在,而較低的易感性可能是由鈣化或缺乏含鐵的順磁性分子等異常情況造成的。”
核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從COVID-19康復的病人在額葉和腦幹的易感性數值明顯較高。在額葉獲得的集群主要顯示出白質的差異。
“這些大腦區域與疲勞、失眠、焦慮、抑鬱、頭痛和認知問題有關,”Mishra說。
左眼眶-額葉下回(語言理解和生產的關鍵區域)和右眼眶-額葉下回(與各種認知功能有關,包括注意力、運動抑制和想像,以及社會認知過程)的部分區域和鄰近的白質區域構成了額葉群。
研究人員還發現,腦幹的右腹二腦區也有明顯差異。這個區域與許多關鍵的身體功能有關,包括與內分泌系統協調以釋放激素,將感覺和運動信號轉達給大腦皮層,以及調節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週期)。
Mishra”這項研究指出,冠狀病毒可能引起嚴重的長期並發症,甚至在感染恢復後的幾個月。目前的研究結果是來自小的時間窗口。然而,跨越幾年的縱向時間點將闡明是否存在永久性變化”。
研究人員正在對同一患者隊列進行縱向研究,以確定這些大腦異常是否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