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表明猴痘在症狀出現前4天就有能力大量傳播
科學家們發現了在症狀出現或被檢測到之前有”大量”猴痘傳播的證據。這就是所謂的症狀前傳播。這項英國研究的結果於11月2日由《BMJ》發表。研究人員估計,超過一半(53%)的傳播發生在這個無症狀前的階段,而且傳播在症狀出現前最多四天就被發現。這意味著許多感染不能通過要求個人在註意到他們的症狀後進行隔離來預防。
在一篇相關的論文中,科學家們說,如果這些發現得到其他研究的支持,無症狀前的傳播”將對全球的感染控制產生重要影響”。
自2022年5月猴痘跨國爆發以來,全球已記錄了78000多例病例,美國有28000多例,而英國祇有3500多例。
雖然現在病例數正在下降,但了解該病毒的”傳播動態”仍然很重要。例如,了解它如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以及症狀出現的速度有多快,是至關重要的。這將有助於為政策決定和未來的干預措施提供信息。
儘管以前對痘病毒的研究沒有排除在出現症狀之前進行傳播的可能性,但這項工作代表了支持這一點的第一個證據。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科學家著手分析英國猴痘爆發的傳播動態。
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基於2022年5月6日至8月1日期間在英國對猴痘病毒檢測呈陽性的2746人的常規監測和接觸追踪數據。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8歲,95%的人報告說是同性戀、雙性戀或男男性行為者。
研究人員感興趣的兩個主要衡量標準是序列間隔(從原發病例患者的症狀出現到次要接觸者的症狀出現的時間)和潛伏期(從暴露到症狀出現的時間)。
為了估計這一點,他們通過接觸追踪病例調查表將這些人的暴露和症狀發作日期的信息與他們的接觸者聯繫起來,然後用兩個統計模型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對這些模型進行了調整,以應對病毒爆發時常見的一些偏差,如感染率隨時間的變化,否則會影響結果。
一個模型的平均潛伏期估計為7.6天,另一個模型為7.8天,而一個模型的估計平均序列間隔為8天,另一個為9.5天。
對於這兩個模型,中位數序列間隔比中位數潛伏期短0.3至1.7天,表明在出現或發現症狀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大量的傳播。
對個人層面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從具有更詳細的信息的患者子集中收集,似乎證實了這一解釋,13對病例-接觸患者中有10對報告了症狀前的傳播。四天是在症狀出現前發現傳播的最長時間。
基於這些結果,研究人員說需要16到23天的隔離期來檢測95%的潛在感染者。
由於這些都是觀察性發現,研究人員指出了幾個局限性,比如依靠接觸者追踪來確定正確的病例-接觸者對,以及症狀出現日期的自我報告數據。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果不一定直接適用於具有不同傳播模式的其他人群。
儘管如此,這項大規模研究使用了強有力的方法,並對數據中存在的關鍵偏差進行了調整,為結論提供了更大的信心。
據研究人員稱,這些發現對隔離和接觸者追踪政策具有重要意義。他們說,向後的接觸者追踪策略(追踪疾病從誰那里傳播)在試圖尋找確診病例的接觸者時應該考慮到無症狀前的傳染期。
位於美國、英國和尼日利亞的科學家們在一篇相關的論文中認為,全世界迫切需要進行暴露前疫苗接種和疫苗公平。
他們解釋說,接種疫苗可能比管理可預防感染的後果更具成本效益,包括住院、隔離期間的收入損失和長期並發症。
然而,他們指出,在高收入國家猴痘爆發期間至關重要的許多公共衛生措施在非洲大部分地區仍然不可用。
“隨著歐洲和北美猴痘疫情的減少,我們有責任部署有效的工具來預防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