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號“春風”吹不暖遊戲業“小寒冬”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放了今年第二批共計60個遊戲版號。阿武(化名)所在公司的遊戲赫然在列。但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他的微信裡,就接二連三跳出了詢問他們公司是否已經轉型的消息。原來,由於網絡媒體的誤傳,他們公司被“轉型”了。
“版號來了,公司卻已經倒閉”,這樣的情況在遊戲圈中確實存在,抗風險能力差的遊戲公司沒有能熬過行業的“小寒冬”。雖然版號“回來了”,但對於小微遊戲公司而言,還沒到拍手慶祝的時候,擺在它們面前的選擇是:繼續申請和等待版號,或是另闢蹊徑,投入遊戲出海大軍。
公司倒了
儘管阿武所在的遊戲公司被“轉型”,只是一次烏龍事件。但在阿武看來,“版號來了,公司已經倒了”並不只是媒體為了點擊量製造的噱頭。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現狀卻也反映出了這幾年遊戲行業的真實生態。
從業10年,阿武見證過不少游戲公司的倒閉。“尤其是這兩年,明顯變多了。”其中因為遲遲等不到版號而運營不下去的並不在少數。
相比有爆款遊戲做背書的遊戲大廠而言,小公司在這場版權寒冬裡前行得更加艱難。特別是對於很多只有一兩款遊戲產品的小公司來說,等不到版號,就意味著無法上線運營,沒有收入,加之前期開發遊戲投入的資金、人力成本,一旦運營稍有不善,很有可能就此倒閉。
“雖然倒閉的直接原因不能說是拿不到版號,但版號的桎梏,的確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環境。”資深遊戲從業者老胡告訴記者,自己身邊已經有好幾家遊戲公司註銷,“說不准,也許過一段時間,他們曾經申請的版號就會通過審批⋯⋯但已經太晚了。”
在版號停發8個月後,遊戲版號審批重啟。今年4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站公佈了最新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共有45款遊戲獲得版號。遊戲版號審批的回歸,給國內游戲市場帶來了一股春風。當日美股開盤後,相關概念上市公司如網易、B站、虎牙、鬥魚等股價隨即上漲。
好消息傳遞到產業鏈末梢也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當下國內游戲公司依然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陳東(化名)是一名遊戲美術。幾年前,他離開遊戲公司做個人外包。最近,他發現好幾家合作過的遊戲公司都開始大規模地裁員。“有些公司一個項目組裁到只剩一個人。”陳東有些唏噓,“有幾家還是上市公司呢。”
這兩天,前公司的同事主動來找他,和他聊找工作的事,陳東這才知道,自己原先待過的公司也沒熬住,已經倒閉了。遊戲行業大規模的裁員讓陳東有些惶惶,“現在能有個穩定的工作就知足了。”
版號申請並不容易
相比同行,能夠在遊戲版號重啟後拿到版號,阿武無疑是幸運的。
入行10年,這是阿武第一次以遊戲負責人身份組建團隊開發遊戲。2019年,阿武組建了一支12人的隊伍進行新遊戲的開發,歷經近1年時間的研發,遊戲於2020年11月正式送審,直到今年6月拿到版號,已經過去了19個月。儘管19個月稍顯漫長,但對阿武來說,能拿到版號,已經算是好運。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遊戲相關企業37.2萬餘家。其中超7成企業成立於5年內,成立於1年內的企業佔比25.5%,而成立於10年以上的企業僅佔比8.8%。在數量如此龐大的遊戲公司基數下,今年發放的國內游戲版號總量只有105個。即便是加上去年2021年發放的國內游戲版權總量679,發放率也僅有0.21%。
“這次版號能批下來,運氣真不錯。”阿武告訴記者,在按要求申請之後,他和團隊能做的只有等待,作為送審遊戲的負責人,他並不清楚版號發放的具體評判標準。
等待期間,團隊成員依靠運營公司其他的幾款遊戲來維持生存。“因為我們是小團隊,在小城市,人力、運營等成本壓力不高,所以才能堅持到現在。”
近年來,國家針對遊戲版號的審核趨向嚴格。從2020年起,我國國產網絡遊戲審批數量便一路減少。2020年,審批數量為1208個,2021年過審的遊戲數量僅有679個,跌幅近一半。
而且這並不是國內第一次經歷版號停發。2018年下半年,國內游戲版號同樣遭遇過一次長時間的停發。但與這次不同的是,2019年初,遊戲版號恢復發放後,前三個月,為了處理積壓版號的情況,遊戲版號過審數量均在200個以上。但這一次,4月和6月的遊戲過審數量並未出現大幅上升,4月發放的版號數量為45個,6月發放的版號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也僅有60個。
阿武已經來不及去思考版號下發之後的事情。“有版號至少意味著有收入了。”如今,他一心只想著快一點上線新遊戲。為此,他已經為新遊戲註冊好了微信公眾號,為遊戲上線的宣傳造勢和後期運營做好準備。
不如出海深耕
在最近2次發放的版號中,不少人都注意到,除了米哈遊、莉莉絲這些知名的遊戲公司,獲得版號的也有不少小型遊戲公司。而騰訊、網易這兩家製霸國內游戲市場的大廠並未出現在名單上。這是否意味著小型遊戲公司將迎來更多機會?
左為今年4月獲得版號的45款遊戲,右為今年6月獲得版號的60款遊戲
在老胡來看,騰訊和網易沒能拿到版號,並不值得操心,它們有獲得版號的研發、運營等綜合能力,而對於小微遊戲公司來說,等待版號並不見得是好選擇,“對小公司而言,在現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最適合的活法應該是盡可能拓展海外渠道,放眼全球。”
近幾年,由於版號限制,“遊戲出海”成為了遊戲行業裡的一個熱詞。騰訊、網易、米哈遊、三七互娛等公司在遊戲出海上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在今年5月的業績電話會上,網易創始人丁磊更是表示,當前網易遊戲海外市場的營收已經達到10%以上,未來,要努力將海外市場佔比提升到40%〜50%。在近幾年的國內出海遊戲榜單上,前十的位置一直被國內各家大廠所佔據,小遊戲公司的名字很難出現。
儘管如此,在老胡看來,小公司通過出海獲得生存和盈利空間,還是有不小的可能性,“比如中東市場的《蘇丹的複仇》,就是個很好的正面例子。”他建議,小微遊戲公司避開歐美日韓等大廠聚集的成熟遊戲市場,尋找競爭更小、更新的細分遊戲市場。
老胡口中的《蘇丹的複仇》是國內游戲廠商龍騰簡合面向中東玩家開發的一款遊戲。遊戲中全面參考阿拉伯文化背景,為了適應和尊重當地的宗教習俗,《蘇丹的複仇》特意為每一名女性遊戲角色都蒙上了面紗。
接地氣的設定一下子吸引了中東玩家的興趣。《蘇丹的複仇》上線後,迅速橫掃整個中東市場,在沙特、土耳其、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以及阿曼等多個國家表現出色,成為中東遊戲市場中的大熱門。自2015年上線以來,連續7年穩坐排行榜前五名,每年為龍騰簡合帶來數億元營收。
“中國遊戲的商業模式在世界是領先的。”老胡說,“找到自己適應的市場和題材,願意在當地深耕細作,是很有機會的。”